书籍 交流与对抗的封面

交流与对抗

桑兵

出版时间

2015-04-30

ISBN

978754956409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中日关系的十余篇专题论文,《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生发端》围绕中日两国地位发生变化、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发生逆转之开端展开一系列考证;《“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回溯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的首次正式联合,考察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对于中日关系的认 识的变化和尝试联合的努力;《辛亥时期的变政与日本》进一步分析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到二十年就开始占据东亚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日本“东学”,是如何深入影响了中国近代知识与制度的转型;《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透过梳理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的发展,重新审视两次战争之间中日之间既冲突摩擦又交流互渗的稳定期;此外,作者还分别以梁启超、戴季陶、孙中山等个案为例,分析了戊戌辛亥之间,在国际格局和两国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对日态度的发展和变化脉络,丰富了我们对于日本在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近代中日关系研究的史料与史学》一篇则从方法论的高度探讨了近代中日研究的相关史料及研究方法。

作者力求从取法和材料两方面提升中国中日关系研究的水准,以改变目前相关领域在国际学术界所处的不利地位。所选各题,均尽可能跳出近现代的界域,不受分科专门的局限,将各方各种相关记载比勘互证,由不同视角四面看山,从中日关系以及两国历史的长期发展考察具体问题的走向及变动。注意中日双方各自存在众多利益诉求各异的派系方面,并注意在近代东亚一体化的背景下,日本因素对于中国影响的复杂性,深层次揭示双方从交流走向对抗的渊源流变。

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日关系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第一节 问题与取向
第二节 史料的整理与解读
第三节 并非多余的话
第二章 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生发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桑老师的新作,力推!对中日关系最理性的考察视角。
桑兵过高评价大亚洲主义演说的思想,对于大炮因一时之美国拍日事件,就想改变日本政策的空想未予正确评论。 桑又批评近现代中国人西思汉音日文,但舍此无法容纳爆炸式的思想知识输入
有一些是之前看过的所以看得比较快。戴季陶日本观那篇挺有意思,可是觉得桑老师写得不够多,好像研究了一半就没有了的感觉╮(╯_╰)╭后记真希望他也能写多点,想知道更多他和卫藤沈吉还有狭间老师之间的交流。
对晚晴以日为师的成因和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专业所限,完成了前150页的阅读,获益良多!
硬凑成书
庸人不识货,宜哉
非专业内阅读,附录记《新政革命与日本》书评; 桑老师文与人皆妙趣非凡,而且功力深厚,实在学者理想模范。
专题研究,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研究方法,括进一切相关史料,再寻找史料中的问题。作者一方面试图发现中日关系存在的复杂性和许多发展的可能面相,另一方面说明两国走向战争的不可避免,其实是需要更多如本书中对孙中山1924年赴日演讲背景分析一类的具体情境支撑。
论文不像论文,著作不像著作,我也不懂为什么编辑的这么令人难受。近代史所谓的三大学术明星,最漂移的应该就是桑兵了吧。
差不多这样的感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