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断裂的封面

大断裂

[美] 弗朗西斯·福山

出版时间

2015-06-01

ISBN

9787549566426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10)——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西方的危机?”。★《大断裂》是一部不但重要,还有野心的作品。它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从而给陈腐不堪且风格化的争论注入活力并使讨论更为贴近现实。——美国著名政治作家弗吉尼亚?波斯特尔(VirginiaPostrel)★在有自由的地方,社会危机通常总有出路,因为自由允许并鼓励试错与纠错,从而避免了故步自封。在这个意义上,西方人隔三差五的“西方没落论”,与其说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唱衰”,不如说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报。福山的《大断裂》也同样如此。——刘瑜(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内容简介】

《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二十世纪中叶以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迈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给经济和社会的传统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旧有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也遭到严重的冲击,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普遍表现为犯罪率、离婚率、未婚生育率的大幅下降和社会信任度的明显降低,福山将此种种与“社会资本”有关的指标的恶化现象总结为“大断裂”。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发达社会大断裂的出现?这是否是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宿命?它们又是如何走出大断裂的?本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在福山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尽管造成了传统权威和社会规范不同程度的消解,但基于个体理性和竞争关系自发产生的互惠利他合作仍然是形成各种形式社会联结和社会资本的基石。在新技术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成了社会网络的兴起,使得社会资本对于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更大,但等级制依然保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山相信,即使面临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型,社会秩序始终都会在既有等级制又有自发性的源泉中产生。大断裂不可避免,但社会规范的重建也始终可期。他列举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断裂乱象逐渐消退、社会资本重新积累的若干证据,对此结论进行了说明。在本书中,福山一如既往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表示了信心。他认为,现时代的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对社会资本的持续需求,长远看,它也有能力提供足够数量的社会资本以满足其需求。他甚至对技术发展能够帮助人类生活实现人的整全性表示出乐观。在社会和道德领域表现出的历史周期性,需要也终将通过人类自身重建社会秩序的强大能力来克服。

目录
导 读 西方的危机? / 刘瑜
致 谢
第一部分 大断裂
第 1 章 也算“导言”
第 2 章 犯罪、家庭和信任 :怎么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们经常说“外国的月亮未必圆”,其实这背后代表的是我们的一种无知,一方面认为外国的任何事物都会有一种美好的状态,而真实体验后发现这种期望落空了。每个社会都会有其自身的问题,福山提到的社会资本消耗从而社会和谐指标下降是源自西方个人主义的过度发展,其实这样的鸿沟任何社会都广泛存在。世代差异引起的社会分裂恐怕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困局之一,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台湾反服贸运动,代沟从一个沟通上的障碍终归变成了撕裂社会的力量。福山是乐观的,他认为人类生来就拥有合作和共赢的协调基因,而这种基因总是会长期战胜自私与愚昧,可是问题在于这样的人类本性是否会被社会化。福山旁征博引了大量的跨学科材料来论证合作的起源,等级制的意义与网络技术对于社会资本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论述有些琐碎且无说服力。不过总体来说,还是颇具启发。
文风一如既往,但叙述的逻辑却不太清晰,让读者阅读及理解上都有一种疏离感。不过福山所提出的问题,还是相当重大且值得我们深思。这种断裂不仅存在于美国,更是现代世界所共同面临的。
福山的每本书都能找到那些熟悉的议题,思考的连贯性如此重要,只有对这些熟悉的议题进行跟多更深入的思考,才能写出《政治秩序的起源》
极富启发。但如果认为这仅仅是“西方的危机”就错了,中国社会同样面临着“中国特色的大断裂”,但我们却缺乏同等质量的思考,还以为那只是西方的问题,而中国自有自己的问题
这本书对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网络环境异常能受到大量启发,无论是女权升起、网络暴力、信任下降还是社会资本,无一例外包含其中。 如果说西方的大断裂开始愈合,那中国的大断裂则正在开始。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社会资本逐渐开始稀释,甚至瓦解。而他们能带给下一代的无疑是一个充满怀疑、背信和挑战道德的世界。 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对中国来说,却充满曙光。因为我们的社会资本基于宗族环境且链接异常坚固。 那未来的世界会重构旧式道德体系吗?文化的作用何去何从?经济与政治体系在大断裂中会发展出何种有力的羁绊来抵消社会资本的消逝?公共政策和邻里街区的博弈会相互独立吗? 我得再好好看一次这本书,晚上看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看漏一些重要的观点。 看几本名著缓解一下,不想再看人文科社科了,越看越沮丧。
给我感觉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社科论证,延伸到结尾依旧是历史进步多元和谐那意思。开篇即讲到犯罪,但是关于犯罪,已经有一句足够经典的表达了——犯罪是对不正常现象的一种抗议
在政治学原理里学的社会资本原来出自这本书 不学习变垃圾,上世纪的著作也应该重新审视了。
看到最后怎么越来越像我们,有不错的社会资本 也有一定程度的市场经济。一直中庸下去的话 可能可以找到平衡
像是由进化生物学和人类学拼凑出来的社会学文,不过依旧明确,给予世人警醒
社会信任减退,社团的小型化以及女权主义大流行都是如今正在中国发生的现象,人们不再向往作为某一个工会、干部组织的一员出现,而更向往私密的、个人的社团角色,人们不再为了与大家保持相同的步调而放弃私生活,反而愿意主动退出大众视野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事交流,从一梯四户的单元房,到空间密闭的汽车,人们重视个人权利胜过他人的责任,这本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所述的细节如今愈发真切的发生,并且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