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礼教与法律的封面

礼教与法律

梁治平

出版时间

2020-01-01

ISBN

9787549567928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具现实关怀的法律史佳作。作者站在当下回顾清末这一法律移植时代的变迁,又从清末反观当下的法律文化。书中简述了《大清钦定刑律》的立法过程,清晰展现了与之相伴的著名论争——清代礼法之辩,阐述了论争的主要内容和论争双方的基本观点,就其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由“礼法之争”看近代中国的法律移植与社会转型,并把这一事件置于更大的历史视界中观察与分析,求取其历史的、社会的意义,以为今日之观照。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著名法学家梁治平,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名家名作。

•本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为体系、概念所缚,置法律现象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来理解,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空间和话语空间;既关注社会问题,又不放弃学术立场。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本书较短的篇幅从清末修法的缘起、发展和交锋以及争论的主要内容等几个方面清晰展现了清代礼法之辩,从学术的角度清楚地辨析了这场世纪之争,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诸位法学大家的思潮和辩证,也可以体会到法律文化以及法律制度的变化过程的艰辛和曲折。

目录
缘起:“欲救中国残局,惟有变西法一策”
折中各国,兼采新说:《大清刑律草案》
世纪礼法之争
从《刑事民事诉讼法》到《大清刑律草案》
“正当防卫”之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今天重新翻阅了这本新版的书,梁先生在十年前的后记末尾所言:【回想起来,一篇文章,一本书,就好像有自己的生命一般,而这生命的成就,是由许多机缘促成的。其实,人的生命,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也无不如此。】心生无限感慨~
用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却串联起近代中国关于现代国家的构想及现代化路径的分歧,以小见大,在历史的细节处抓住社会变革的主脉,实为上乘之作,结语地方写的很大胆,值得反复玩味。
很惊喜的一本小书,阅读过程中常常惊叹怎么写得这么好。
晚清果然蛮荒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按需。
丢弃礼法,全盘西化,高举革命大旗,斩去传统根基,留下的是百来年的民族迷思。 近年来反复提起中国特色,追根溯源,复兴传统,是在破除迷思吗? 可是还有几个人相信这些理论呢? “于是,在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里,失败者在被定格为可笑的反动分子的同时,也被阉割、禁声,失去言说的能力。而为此付出代价的,不只是前人,也是生活于当下的这个民族。”
篇幅不大,但读罢颇有启发。在梁看来,清末法律改革礼法之争可分为若干不同维度的争论:文化认同之争、道德与法律之争、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之争、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之争...应该说,清末法律改革的争论只是近代化浪潮激荡中的一个缩影,整个近代史中的很多历史现象都可通过以上视角来玩味。如谈到家族主义与国家主义,颇值得思考的是:一来基于家族主义儒家法律传统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发达的宗族组织却并不普遍(秦晖有论及);二来似乎国家至上的价值观在整个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始终占主流,洋务、维新、法律改革甚至于五四高呼的德赛先生都是着眼于国家存亡,成了完全的工具,救亡压倒了启蒙,以至于其基于个体的价值观内涵反而被忽略。最后作者提到的以wg为分界线,普遍主义思潮褪去,特殊主义崛起,颇与葛兆光之论神合。
这本书很薄,就讲了一个事情,即清末的礼法之辩,对于事件本身的讲述所用篇幅更短,按理说信息量应该并没有多少,但实则不然,带给我的思考还蛮多的。简要概括一下,围绕着清末的法律改革,形成了两派——礼教派和法理派,前者更加强调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民俗的深重性(当然,他们不是反对变法,只是反对推翻原有秩序的变法),后者更加深受国外法律思潮的影响,主张向西方看齐,建立西式意义上的“普世法律”。围绕着具体的法律条文,如亲属之间的正当防卫权、“无夫奸”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作者认为,双方的论辩体现在数个层次上,首先是法律的具体规范,如惩罚措施的严厉或宽容、量刑等问题;其次是原则上的分歧,如礼法之辩、法律与道德、立法与习惯等问题;最后是中西古今之辩,历史运化之理,如中西方民情民俗的不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