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档案的封面

档案

[英] 蒂莫西·加顿艾什

出版时间

2015-09-01

ISBN

978754957048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档案》是一本深刻揭示东德斯塔西秘密警察系统运作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大量线民和官员的访谈,展示了在极权统治下人们复杂的情感与行为动机。这本书不仅记录了那段黑暗历史中的真实面貌,还引发了关于记忆、隐私、道德责任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蒂莫西·加顿艾什是当代西方杰出的政治作家之一,现任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并在英国《卫报》担任专栏作家。他专注于中东欧当代史研究,著有《波兰革命》、《档案:一部个人史》、《事实即颠覆:无以名之的十年的政治写作》等作品,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独到的政治见解著称。
推荐理由
《档案》通过详尽的叙述,揭示了东德斯塔西秘密警察系统的运作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者不仅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调查结果,还深入探讨了线民、官员以及普通民众在极权统治下的复杂情感与行为动机。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引发了关于记忆、隐私、道德责任和历史真实性的广泛讨论。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东德历史和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
2. 关注秘密警察系统运作及其对社会影响的研究者
3. 想要深入了解极权统治下人们复杂情感与行为动机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导 读 出卖作为一种美德/梁文道
本书人物表
关于部分人名的说明
前 言 罗密欧?
第一章 序言报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题材很吸引人,但是行文细碎跳脱,翻译也非常生硬,读起来很是无聊。线民制度恐怖在于你无法相信身边的人,最亲密的也不行。有人为了享受特权成为线民,也有人是因为情报机关的恐吓而提供情报。成为线民的过程人性显露不一而足。不过作者仅从线民的部分来诉说东德,似乎有些肤浅。
没有读过类似视角的书 于是觉得有趣 但抛开内容不谈的话 素材有些散乱 太过个人化了 读完 没有一个整体的框架 可能总是在以读史的心态在读它 心态有问题吧 更像一部小说 或日记 或杂文
有点细碎啊
毫无疑问,这是理想国译丛系列里我读过的最最差劲的一部,加顿艾什的优越感几乎快从书页里溢出来了,他凭什么有这种优越感呢?我真的是非常费解,完完全全站在自己所谓自由派上,不顾各自的国情和意识形态疯狂的泼洒自己的偏见,肆意打乱别人的生活,堪称跳梁小丑。这本书能引进甚至还能再版,我颇为庆幸,从今以后又认识了一个双重标准的“历史学家”。
被“冷战”、“间谍”、“档案解密”这几个词吸引看的这本书,没有想象中那么震撼。作者以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为基础,从被监查者(自己和朋友)、东德线民、国安局高官三个视角来解读档案,构建一部“黑暗的没有自由的”历史,但作者终究还是没能跳出自己的主观意志,这让本书从一开始就带有批判色彩。
从坏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失去自己的隐私,从好的方面想,违纪失德的事也瞒不过别人。
整体不紧凑,缺乏故事线索,人物形象不够丰富,未能体现线民和官员的平庸之恶。到后记才是作者本书的重点:经历过秘密警察的时代才能更好地珍惜和捍卫自由与稳私,而英国或其他国家更应以史为鉴。
极权国家,每个人都得是兼职线民。唯一差点意思,就是作者叙述略显跳跃
“窃听”
不是很懂评论说的自由派的肤浅如何得来的,我只觉得作者能把一个恐怖事件写成家常便饭感到悲哀。这可能不是作者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因为我真的感觉不到这有多恐怖,对比起来,对吧。另外,我不喜欢这种记叙文行文,我就要直白苍白的文字,透着血的无力。所以梁文道的导读比书本身好看多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