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的封面

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

焦元溥

出版时间

2015-08-01

ISBN

9787549570850

评分

★★★★★
书籍介绍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焦元溥:1978年生于台北。不务正业的台大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士、美国佛莱契尔学院法律与外交硕士,也是不误正业的大英图书馆爱迪生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乐学博士。 自15岁起发表乐评、论述与散文,作品涵盖乐曲研究、诠释讨论、技巧解析、音乐家访问、国际大赛报道与文学创作。著有乐评选集《经典CD纵横观》系列三书(联经,2005)、《莫扎特音乐CD评鉴》(联经,2006)、《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联经,2007;日文版首册于2014年6月由Alphabeta Publishing发行)、专栏选集《乐来乐想》(联经,2008)与《听见肖邦》(联经,2010)。 文字创作之外,焦元溥也担任台湾爱乐乐团“焦点讲座”策划,“20×10肖邦音乐节”和“Debussy Touch钢琴音乐节”艺术总监,台中Classical古典音乐台FM 97.7和Taipei Bravo FM 91.3电台“焦点音乐”和“NSO Live云端音乐厅”广播主持人,前者获金钟奖最佳非流行音乐节目奖(2013)。
目录
前言 莫忘初衷
第一章 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
是的,音乐很难懂
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
学音乐的方式不止一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内容简介:bbbbbbbbbb大家与其看我bb不如自己去听音乐bbbbbbbbbbb大家最好直接去听音乐而不是看我bbbbbbbbbbbbbbbb大家一定要去多听音乐啊bbbb
听古典音乐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卡尔维诺的经典论、布鲁姆的影响诗学、蒙田的实践警告、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论;配合焦享乐音频一起边听边读,从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听到勃拉姆斯神圣的摇篮曲,尽管仍然远非已经入门,但这几个月来听了三百多首古典乐的体验本身便已经足够。
看到编辑手记被打动,立马在kindle商店买了。在地铁上读了小半,回家一口气看完。14万字读起来非常轻松,作者写的深入浅出,就像邻家大哥教一个古典乐小白,除了音乐本身,其中有些道理同样适用于做人,已沦为作者脑残粉。
很不错的一本小书。焦元溥是个年轻人,所以写得十分有激情,而且能够像年轻人一样,不去计较细枝末节,更多的是感受的抒发。我中意这样感性引导的艺术理论著作,远胜于深沉严肃的讨论,更有现实意义。而焦元溥则在一开篇就说,他要忠于客观,我也很庆幸地看到他并不为客观所缚。类似「工人村的蛋烘糕比贺记的好吃,但我还是更喜欢贺记」的句式也很多,这才是艺术应该展现的魅力。另外,我很喜欢他对录音与现场的分析,他甚至批评说录音把声音收录得太详细,以至于破坏了作曲者的本意。我在音乐厅听小协,就时常会为演奏家着急,小提琴独自与庞大的乐团抗争,却从来没想到,这是作曲家有意安排的挣扎!整体而言,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参考的小书,我同时也对这位年轻人表示不可思议:除了音乐,他在文学方面也有超出平均水平的修养。
起于卡尔维诺收于伍尔夫,当中还时不时有博尔赫斯、哈罗德布鲁姆等等,真的感到惊讶又亲切,古典音乐早就应该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进行入门,特别是对那些对音乐语言不甚了解的读者,可以在文学中找到参照。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对音乐根本性问题进行讨论的几章,挺佩服作者的文字的,简直动人,满满都是真情和热爱,而且把这种感性体验拿捏的很好,一点不鸡汤文。虽然沙龙的时候很话唠重点也不明确但是看书就好多啦
入门级书籍,对焦元浦博客的纸质平替
古典音乐入门最佳读物~能够对古典音乐的历史、知识和欣赏指南有一个框架性的指引和思考,对于培养起兴趣也是大有裨益~
还没打开《西方音乐中的文明》,先拿了据说“大众”的练手。确实命题太大,行文的架构有些茫然,知识疯狂涌进,还不能很好地消化
从看理想app认识作者的,很好读的书,确实很适合入门,浅显易懂,随手翻开就能读。但感觉更适合博客,读了之后感觉略却深度
与其说是古典音乐的入门指南,更像是作者多年学习和聆听古典音乐的经验之谈吧。很喜欢作者时不时地引用一些文学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想法,我也因此新认识到一些很有趣的看法。不过感觉谈到古典音乐就必须科普相关的乐理知识和历史年表,这个艰涩的部分可以说是自然造就了古典音乐的欣赏门槛😂所以尽管作者意图里想用更平易近人的文法,以及故意想打破常规的时间或作品顺序写作,但是读完却有一些不够“科”也不够“普”,也不算太“个性主观”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