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套装共2册)的封面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套装共2册)

杨奎松

出版时间

2016-03-01

ISBN

9787549574674

评分

★★★★★
书籍介绍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前言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上
第一章 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第二章 “容共”,还是“分共”?
第三章 蒋介石走向“三二〇”之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又消灭一本书架上的存书。月前听许成钢老师讲“制度基因”,在国共历史也可提出一个“组织基因”:一个党成立早期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党未来的走向。国民党越看越不像党,更像是各路军阀、政客、地主、技术官僚等拼凑而成的一个松散联盟。大家同床异梦,更不用说协调一致了。组织力量、规章制度、意识形态这些现代政治组织的特征,从来没有真正在国民党里扎下根来。相比之下,CCP的基因虽然是从俄国转口引进,却在上述层面实现了货真价实的现代化。但国共决战结束后,CCP现代化不彻底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这次要到邓小平时代,CCP的现代化之路才重新开启。
忽视历史偶然性=无脑
1.史料运用欠佳。2.春秋笔法的色彩过于浓厚。3.全书重点实在不明。
19(18)国共关系是老生常谈了,溯本清源,两者本是同根相生,源自苏联党国体制,不容他党卧榻之旁的人民专制,但是国方在急速扩张的同盟会时期、北伐及之后的统一之路上,容纳了太多的地方旧势力,泥沙俱下贪多不烂,难以摆脱旧问题,更加上孙自立党以来就依据现实政治的方针,与早期共方的意识形态多有冲突,第一次容共其实在孙晚期已经暴露极大的问题,后来共方因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路线逐渐灵活,而国方又因蒋与各实力派系冲突和由革命党思路转变为执政党思路,两者更不相容又无法消灭共方,直至后来内战时期,国方因国际环境制衡,内外方针实难称之为灵活,双方最高决策又不知妥协政治,国方自错失优势谈判地位以后,军政已逐渐转入衰退,更加上内政外交各种问题暴露,派系纠葛,积重难返,最后难免陷入全面败退。
杨公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国共关系史最经典的著作之一。文章叙述凝练,不带情感,能想象到杨公脸上冷峻的表情。做历史研究要向杨公学习。
有点枯燥吧,个人认为写史书还是应该像史记一样有趣且详实
杨先生擅长通过演绎文献史料还原历史,他的书最具可读性的地方也在这里,这本书中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决裂、中共在陕北刚立足到西安事变前后的双方谈判情事、皖南事变前后两党关系的状态书写得非常详细清晰,最生动的部分,则是对中山舰事件前后蒋介石的心态和应变的考察和书写。
读了四年这是?结果在最忙的一年读完的。在离Dang最近的地方读党史
这是革命四部曲之中最厚的一本,也是读得最不认真的一本,实在是厚。资料很丰富,重新认识了几件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
细致入微。不至于天天一味听信官方的一面之词,能有自己的判别。 早期的C还是很幼稚的,但是确实凝聚力非同一般,K早期也是并不虚C很多,然而到后期的腐化以及完全的反派角色已经是越发坐实了。军事上又菜,站在K的角度真是无奈,真的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力量对比的极限状态那时都没能完全剿灭,以后那确实就更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