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悠游小说林:艾柯哈佛诺顿演讲集的封面

悠游小说林:艾柯哈佛诺顿演讲集

[意] 安贝托·艾柯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4959680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文学作品所包围。然而,如何阅读、如何理解这些作品,却成了许多人面临的问题。《悠游小说林:艾柯哈佛诺顿演讲集》应运而生,它旨在帮助读者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和思考的世界。
作者简介
安贝托·艾柯,20世纪后半期意大利著名作家,被誉为“调停者”和“综合者”。他不仅是符号学家和中世纪专家,还是文艺批评家和小说家。艾柯的著作涵盖了中世纪神学、美学、文学、大众文化、符号学和阐释学等多个领域,其作品丰富多元,影响深远。
推荐理由
《悠游小说林:艾柯哈佛诺顿演讲集》是一部深入探讨文学阅读和创作的作品,通过分析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揭示了叙事技巧、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独特的视角,构建了对文学阅读的深入理解和多角度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文学阅读的盛宴。
适合哪些人读
对文学、阅读和写作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读者
对虚构与现实、叙事技巧和读者心理感兴趣的读者
以及对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1 入林
2 卢瓦西之林
3 漫步林中
4 可能的森林
5 塞尔万多尼路奇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4.5 文科的讲座,读来却像理科教材,我甚至找了两个不同的翻译版本对比阅读以加深理解,明显这个版本的翻译更为清晰准确,思辨性与趣味性兼具,在小说之林里自由漫步,模范读者与经验读者、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和阅读时间的分析,《西尔薇娅》大型导读——法语里“未完成过去时”的梦境般的魅力,居然艾柯都看《公路之王》天哪!最后以“与自己出生那天的天空相遇”作为结尾不能更浪漫,而这点丝毫不离题,正是与小说世界带给我们的感受类似
小说家都是掌控大师,赋予小说自己的节奏,偏爱或无感,取决于读者能否与文本默契配合。优秀的读者会进入良性循环,读得越多,知识越丰富,越能填补作者的空白(同时却不会钻牛角尖),通过小说,成年人锻炼了自己整理过去和现在经验的能力。虽然絮叨,但本书无论是对读小说还是看电影都有很大的启发。
无论如何,我们不会停止阅读小说,因为正是在那些虚构的故事中,我们试图找到赋予生命意义的普遍法则。我们终生都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何出生,为何而活。有时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广大无垠的宇宙故事,有时则是我们个人的故事。有时我们的个人故事和宇宙故事如出一辙。
成为一个模范读者,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游荡。
第二次读,再读几次也不嫌多,通篇精彩,读完最后一句哭了,感觉自己得到了虚构森林(也是艾柯)的伟大祝福。😭
补分……读了好几年了,啥时候翻出来再看看。
1.每一个文本都是一部疏懒的机器,读者必须分担部分工作,填充文本中的空白。 2.慢笔叙事可以放缓阅读时间,让读者落入欣赏文本所必需的节奏之中。 3.在故事高潮之前采用慢笔叙事,可以制造战栗时刻,延长并强化读者的兴奋感。 4.可以通过对物件、角色或景致进行详细描绘,以此来完成慢笔叙事;这样可以提升文本之于读者的艺术性。 5.在塑造人物时,通过慢笔细写读者熟悉的事情,可以增强读者对人物的认同感。 6.把相对于故事时间的叙事时间和阅读时间拉长,可以增强空间印象:使语言描绘的景物如在眼前。 7.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两分钟内发生的事,用一句话横跨多年:体会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含义;叙事时间不同于阅读时间:短短几行文字可能会让读者花费一个小时去品读。 8.相较于现实,小说中的虚构世界更容易令人信任。
“森林是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即使林中没有已被人踩出来的明显小径,每个人仍能追循自己的路径,决定在某棵树前左转或右转,而且在遇见每棵树时都会做出选择。” “穿越一片森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尝试一条或数条可能的路线,以便尽快走出森林;另一种是漫步林中领会森林景致,弄清楚为何某些路通而某些路不通。同样地,通读一个叙事性文本也有两种方法。任何叙事性文本首先都是说给第一层次的模范读者听的,这个层次的读者理所当然希望知道故事的结局。但是任何一个叙事性文本也是说给第二层次的模范读者听的,这个层次的读者会思考故事本身期望他或她是怎么样的读者,同时希望准确理解模范作者是如何在各处指引读者的。” “虚构故事何以吸引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它给了我们自由自在地运用自己官能的机会,让我们想象这个世界,重建过往。”
总觉得艾柯有些故弄玄虚,或者是我太浅薄。
以现实世界为蓝本构建的虚幻世界对于人物而言是真实的,基于经验与对以往故事的信任而构建的世界也是真实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便可以作为模范读者来发现文本隐含的规则,那是否也意味着理解现实世界的规则也是可能的呢?可是,我们对过去历史的故事,对过去经验的知识,由于不断的遗忘,总是以破碎的片段记忆呈现的,我们身处迷雾之中,如此这般建构起来的世界注定是不完整的,认识规则不就显得不自量力了吗?我们所能做到的不过是将世界视作文本,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知道为何而生,为何而活,找到自身存在的真实性,仅此而已,至于能否证明存在则太过虚妄了。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