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案例的封面

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黄国信,温春来

出版时间

2017-06-01

ISBN

978754959735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教材。编者温春来、黄国信积十余年田野教学实践之经验,撰成本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方法,解答了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等问题,阐述了田野实践教学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如何在历史场景中解读族谱、契约、碑刻等民间文献,以及在田野中阅读信仰仪式、开展口述访谈的办法;下编为教学案例,以编者在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教学实践为例,从问题导向出发,细致地模拟了教学中的指导、提示、提问、讨论等情景,展示了学生从进入基地到课程结束将会得到的完整训练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田野与文献结合、扎根乡土与宏大关怀结合的特色。 温春来,1974年生,贵州毕节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黄国信,1964年生,湖南炎陵县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暨历史人类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导言
〔上编〕理论与方法
第一讲 民间契约文书的搜集与利用
第二讲 碑刻文献及其利用
第三讲 族谱的解读与利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有益处的入门之作
假装在中山大学……看到后面要落泪了,这样的体验和学习机会应该永远无法拥有了。
史料上列举较多,因属于教材性质,分析多属于提点式的,不够透彻。
可以说实用性非常强
本书由中山大学温春来和黄国信教授选历史田野专家基于民间文书、碑刻文献、口述材料、民俗仪式、族谱家谱五部分社会史研究材料,介绍各部分学术史源流,田野方法和注意事项,重在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互证,全书后半部树立历史田野报告之范式,让长期从事历史田野的我眼前一亮,这是我的第2500本书!
重点读第一部分,而第二编教学案例就略过了。对本科生来说,这样的实践教学是一次体验和尝试,不追求历史现场的还原(本科生也没那能力),只希冀能从中感受何为田野与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知识本身不是最重要的,但方法论的揣摩临摹对一个学生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个人应该对该领域兴趣不大,但前年末的西樵之旅至今留在我的心中。道唯一,法万千,历史研究方法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本身。
是韩老师给俺推荐的历史人类学的入门读物,前几篇是中大的老师们写的有关“进村找庙,进庙找碑”看什么、怎么看、看完如何与图书馆里的文献联系起来。我觉得最难的是怎样联系起来这个问题,是除了下功夫外都无法达到发现问题的level。换言之,一张地契在“外行”手里只能是一张纸。
当教科书翻翻还是可以的。
错字不少。洪焕春(椿),赖(濑)川昌久,唐代(德)刚。上编理论方法,前四讲都不错,第五讲仪式弱了点。下编师生互动好看,注重文献之后给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回应。“历史人类学的训练有一个要求,进村半小时之内,要讲一个关于本村的故事”。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