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求错集的封面

求错集

孙歌

出版时间

2017-12-31

ISBN

9787549598960

评分

★★★★★
目录
前面的话
作为方法的日本
在异质空间中思索“空间”
亚洲意味着什么——读《在亚洲思考》
在历史中寻找什么——再读《在亚洲思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可略过讲新批评的那两篇。
跨文化语境下的执掌对谈。有幸在从日本归来后读完了这本小册子,对于作者的观察分析也有更为切身的体会与深刻的共鸣。或许是由于随笔漫谈的体裁,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跃行青蛙,跟随作者沿着比较文学的路径蹦跶在或关乎生活日常或从属于严肃学术的繁盛论题间。《求错集》有着鹿行九野的敏锐哲思,亦有作者温和宽容的留笔,更像是一档立场隐晦的“人间观察”节目,但这种“不下评价”的斟酌姿态与不够锋利的笔触并不怎么对我胃口。日本是一个被既定准则的同一性割裂至深的社会,亦导向一种难以自我更新、惰性很强的文化样态,现代化与经济腾飞同样依附于“精细、效率与勤奋”等被严格恪守的教条,它们恰好满足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跨文化比较方法在能够更为「客」观地抽象出某种文化的特质和运作方式之时,也更能看见一种文明及其观念制度所背负的代价。
在书房咖啡很便宜买的 读着稍微有些费劲
一些生活随笔,读来倒也有趣。 《喝酒与做学问》提到了某些“六经注我”的个人化倾向的学术态度,颇有同感。文本的解读还是要以尊重作者为基础,否则,根本就谈不上解读文本。
【与阿梦共读一本书No.100】我太爱孙老师的脑回路了,欲罢不能。她把理论摔平再重新揉捏出立体感;而它们一边辅助我定义了自己尚未成形的体验,又提炼了我懵懂经历着但身在其中并未理解的概念。如,日语“场所”语感的词语使用及空间感、集团构成单位在日本文化的上下文意义;纪实(以电影为例,但文字相通)中过多的画外音不能打动人的原因(所以证词必须以“表演”而涌现),及应反思中日该如何共同面对历史并在真实逝去之前给它以“永远的名”;防微杜渐的日式洁癖在其文化中早已上升至卫生手段以外的意义,并呈现为自我与他人的独特语境;以言语而非国别确认一个人的归属,让言语共同体的内部被打通和走向流动(以及突破框架的常识和皮肤感觉等)......另外还有阅读成规、文本期待、雅俗定位、片假名引申、日式男权女权等。新女神诞生。
【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100】对比《遭遇他者》与《求错集》,二者相同之处在于同是中日文化比较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学术、更专注、更深入,后者更日常、更发散、更宽泛。在这囊括学术评论、文学评论与杂记中,启发在大事与小节,比如:a、评中日文化差异:在汉语的言语共同体中,“亚洲”是以中国为圆心的一个没画圆的圆圈,而“世界”则是由发达国家所组成的美妙远景图。中日在谈论亚洲与世界的议题时,问题意识、思维走向、方法模式大不相同;b、评向田邦子:解构女性由于不平等而产生的正当的愤怒到探讨人类友情所能延伸的最大限度,向田营造的是一个脱离了传统羁绊的自由天地。对于女性来说,最难克服的羁绊不是外部世界的性别歧视,而是来自自身的受害者心理以及由此而生的偏狭紧张的生活态度;c、片假名≠外来语,片假名=英语。
孙歌老师的宽容,哪怕不是做学问的,也要学习。
挑“已阅原著”的部分阅读 还算可以的文学评论 最喜欢作者说的 文学是强韧的“生活者”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