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深时之旅的封面

深时之旅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出版时间

2021-07-01

ISBN

9787549634330

评分

★★★★★
书籍介绍

★ 豆瓣2021年度读书榜单科学新知类Top1。

★ 2019温赖特奖、2019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2020斯坦福·杜曼旅行图书、《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时代》周刊2019十大非虚构图书。

★ 被《卫报》誉为“当代最具雄心的叙事性非虚构作品之一”,口碑爆棚!媒体盛赞!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时代》周刊、Amazon、Slate、柯克斯书评、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9年度好书!

-《旧金山纪事报》《洛杉矶时报》《大西洋月刊》《观察家报》《金融时报》《爱尔兰时报》《科学》杂志、《自然》杂志、《户外》杂志、芝加哥书评等二十余家媒体好评如潮!

===

“深时”是地质时间概念,是地下世界的计时单位。

在萨米族传说中,地下世界像是人世的颠倒镜像,地面就是镜面,“生者直立,而逝者行走时上下颠倒,二者的脚彼此接触”。

本书讲述的是黑暗之旅,是对地下世界的求知之行。从中石器时代藏骸所、深海实验室、森林菌根网络,到双生地下城、地下无星河、战时万人冢,再到洞穴岩壁、冰臼、核废料处置库……我见到了一些希望自己永远铭记之物,也见到了一些宁愿从未目睹之事。

我们脚下的世界,不只安顿着黑暗和死亡,也珍藏着隐秘的人性、漫长的文明。

===

★ 罗伯特·麦克法伦——剑桥学者,最年轻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席

《格兰塔》前主编誉之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华尔街日报》称他为“当代最好的自然作家及诗人”。一出书即斩获各大奖项。

★ 行走数万公里,求证26种语言,跨越69门学科,探索上下亿万年……闭关7年写就一部地下“奥德赛”,一堂突破固定思维的人文通识课。

-未曾抵达之地,正在刻画当下:深海实验室、地下无星河、战时万人冢,洞穴岩壁、冰臼……

-未经省察的文明,正在驯化人类:小说、诗歌、论著、电影、歌曲、画作……处处是线索,人类学、历史学、植物学、地质学、核科学、物理学……多学科融会贯通。

-不被认知的力量,正在塑造我们:塑料污染、全球变暖、核废料处置……事关人类的明天。

目录
第一间石室
向下
第一部分 看见 (英国)
埋藏
暗物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趣味、有学识、有文笔!还有宛若“鬼吹灯”“盗笔”的地下探险故事,这波入股不亏!(封面还好看得我斯哈斯哈~
我对麦老师的爱,始于他给《活山》这本书作的序,文采和哲思并存,看得人心潮澎湃。后来发现他写了跟行走、跟大山这些我超级喜欢的主题有关的书,说他是“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不为过。而这本《深时之旅》称得上麦老师最有野心的一次“行走”:深入地下,追寻时间留下的印记,关切人类的明天。探洞这类需要进入地下世界的活动,大概是我永远不会亲身去做的,但我对地底的未知世界又充满好奇,所以要感谢麦老师替我去探索、去观看,还给我讲得这么有意思。
太美妙了!知识丰富,文笔迷人。不愧是欧美旅行文学的“新领军人物”。比起之前的作品气象更加宏阔,气质更加深邃。麦克法伦的足迹一直伸向地球荒僻的角落,这一次,他探索了地下世界。他综合了各类学科考察人类体验的细节。所引述的知识包括现代考古学出土的墓葬物品,暗物质物理学家的工作,树木—真菌地下共生网络(木维网)的研究,也包括本雅明的巴黎书写,巴塞尔德的《土星之环》,欧洲古典的洞穴文学,还包括东欧国家的战争记忆,北欧民族的遥远传说,十九世纪以来的现代物种加速掠夺史,等等。麦克法伦的地下隧道沿着其他勤恳的“鼹鼠”挖好的路径前行,又加赋以他本人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的在地化的事迹,置身于探索的对象之中,自始至终,他首先是个探险家,作品所包涵的情感力量也让人折服。
把目光投向地下,写出一本通往地下世界的百科全书。也许对于宇宙和星空,人类已经谈论得太多。而近在咫尺的地下世界却被我们有意地遗忘了。它提醒我们人类的来处和归处,我们有死的事实。而理解地下的墓穴、真菌、化石、暗物质,也就是理解我们的历史,理解我们的爱与惧。如同文章里提到的萨米族的传说:“生者直立,而逝者行走时上下颠倒,二者的脚彼此接触。”
作者成功地打开了地下大门,吸引我进入到一个迷人的世界。通过探寻洞穴、矿井、地下城市、埋葬地、冰洞,调查我们脚下深处的世界,通过阅读再现了访问这些隐秘而神秘的地方时的黑暗、幽闭和心灵震撼的效果。作者将历史、心理学、地质学、文学、神话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念与他特有的对语言和冒险的热爱交织在一起。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地上与地下相互交织在一起。
看介绍这像是一本科普类作品,事实上奇怪的知识的确增加了,但是更像是探险纪实,而文笔又像是散文。讲的是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记录了一群过着精彩刺激又充满风险人生的人。缺点是少了照片,有时候感觉作者已经穷尽了表达能力,但还是难以将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受传达给读者。
在萨米族传说中,地下世界像是人世的颠倒镜像,地面就是镜面,“生者直立,而逝者行走时上下颠倒,二者的脚彼此接触”。
人类生而渺小,却能感知伟大…
这几年读到的最棒的一本书之一,之前在瑞典读过英文版,中文版的翻译是相当惊艳的。文字干净、凌冽、不拖泥带水但却也包含作者对于地球和人类历史的深情,那种基于科学和人文的混合体,在这本书中显得如此充满温度——就像一炉不断燃烧的小火苗,在阅读这本书的旅程中,始终照亮着读者的内心。这是一本面向着漫长地质时期写给地球的情书,也是一本朝着人来未来写给我们后代的散文,更是一本基于当下人类社会写给我们每个人的警示录。我国的“三深”计划已经开始,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国内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来书写来提供一个东方的视觉体系。也许,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对每一片岩石、每一捧泥土、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云朵、每一只鸟...内心的触动——哪怕有那么一丁点的温柔的改变,我想这便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必须五星推荐。以上。
前半兴致盎然,后半全靠惯性。引人入胜的部分带来的漫步时空的感觉很像最近看的电影《挖掘》。经验盲区导致我的想象力不足以搭建文字想要表达的景色。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