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旅德故事的封面

旅德故事

王安忆

出版时间

2022-10-01

ISBN

9787549638321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是王安忆于1988年到1992年三次旅居德国的游记散文集。全书一共17篇文章,从德国北部的历史名城吕贝克一路向南,经过汉堡、波恩、柏林穿越黑森林,到达慕尼黑。作者以小说家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写人、写物、写己。表现了在改革开放之初,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的思考与认识。

书中颇具特色的是对德国音乐的描写。德国是古典音乐的理想国,作者结合自己曾经是文工团大提琴手的经历,亲炙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的故乡,写出了音乐对一个民族与土地的影响。

本书也是作者少有的一次独自旅行,书中充满了小说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之感,这孤寂也放大了作者的想象力,以至于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仅会对作者的见闻好奇,也会时常产生阅读虚构小说般的另类体验。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文革期间赴安徽插队,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2011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

目录
旅德散记
1987
海德堡
音乐会
吕贝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旅德故事》中的文章包罗万象,既有对德国历史名城和文物遗迹的记录和思考,又有对德国历史与文化的追寻和想象。考虑到文章写作的年代,这些文字也代表了国门初开之时一位本土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窥探”与透视。
本书也是作者少有的一次独自旅行,书中充满了小说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之感,这孤寂也放大了作者的想象力,以至于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仅会对作者的见闻好奇,也会时常产生阅读虚构小说般的另类体验
书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独自留在德国的王安忆和几个还很陌生的年轻德国朋友,一起路过一个书店,书店虽然关了门,但是恰巧从橱窗看过去,有一本包含了王安忆小说的小说集,当那群德国朋友知道这件事之后,“他们回过头重又仔细地看了我一番,似乎要重新评价我似的。” 这种两种文化对望的感觉非常抓我。
翻开她的《旅德故事》,随着她的细腻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她眼中的风景、心中的思念与和孤独、文学与艺术的交融、还有旅德的意义。她就像一个导游一样,把每个读者导入她的内心深处,去重走她走过的那些路。 在异国他乡,她会孤独、也恐惧、还有隔离感。但是艺术是无国界的,她在音乐会上和人们一起发生强烈的精神共振,还指挥了一支乐队。她的情感体系非常庞大,不论是哪一种情绪,她都可以把人点燃。这种感性的激动,有点像交响曲,但是在这之后,她又会用现实将人点醒。
和《波特哈根海岸》中的篇目完全一致。为什么要这样赚钱呢?
已经知道王安忆很会写细节,既是来到异乡,那个关注细节的开关更是频繁开启。只是,有时这细节是有趣,有时又实在无聊。在语言不通的德国,王安忆勇敢地依次挺进那里的城镇,既有体验,又成为经历。她客串乐队指挥,走进诡异的木偶博物馆,在签名本上与朋友的名字相遇,参加到国际性书展,与留学生、中文学习者做着绝此一家的交流......奇妙在于,她所迎面相遇的,既有因为她是一名旅者的普通性事件、相似性感受,也有因为她是一位中国人、一名作家,甚至因为她是王安忆而才会发生的特殊性事件、非雷同感受。当然,在这种旅行记录中,前者与后者都是珍贵,前者让我们得以设身处地遥想,后者则带领我们看到不同的“风景”。
有意思的筆記。//好看。書中難忘的一處是在德國小城的教堂裡。在跪拜的一群人中間,王安憶誠實地無法跪拜下去。 腦中回想這個畫面。也想像在那種情況下自己的舉動。可能會半蹲下身,不至於那麼鶴立雞群那麼扎眼⋯⋯但卻無法說是誠實坦然的,無論對人還是對上帝。 王安憶用自己的誠實、飽滿的情感在書寫記錄。她筆下的人有豐滿的形象,像小說人物一般。這樣想來,小說家寫得筆記散文也是更好看的。
对文学充满好奇心和丰沛创造力的王安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多次奔赴德国,这个陌生的国度,在王安忆的笔下,是参加一次大型音乐演奏会、是一次灵魂出窍的畅游、是一份开心与悲伤并存的特殊情感体验。
笔触细腻,跟着作者进行一次不一样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