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茅盾文学奖研究资料的封面

茅盾文学奖研究资料

程光炜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55002186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任南南,1976年7月生,黑龙江阿城人,2008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和当代文艺思潮,在《复旦学报》《当代文坛》《南方文坛》《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20余篇,著有《新时期文学重评现象研究》等。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男,1956年12月生,江西省婺源县人。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文学史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艾青传》(1999)、《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2000,迄今已重印八版。该教材被列为“十一五”教材)、《雨中听枫》(2000)、《踩空的踏板》(2001)、《程光炜诗歌时评》(2002)、《中国当代诗歌史》(2003)、《文化的转轨》(200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2004,与孟繁华合著)、《文学想象与文学》2005)、...

(展开全部)

目录
我所知道的茅盾文学奖/雷达
历史转折期的艺术见――重读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於可训
“拨乱反正”宏大叙事的大合唱――我看首届茅盾文学奖/贺绍俊
回忆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陈美兰
历史的与现实的选择――重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林为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错的合集,但只有一个疑问:一个文学奖有自己的一以贯之的评奖标准不好么?为什么非要争议他选出来的不能对所有人的胃口?在我看来,坚持一个明确的评奖标准正是一个文学奖有口碑和长久的必要条件啊!一直在改变标准的话又哪来公信力呢?
除个别文章外,有价值的讨论并不多,连历届茅奖获奖评语/授奖辞等资料都没有整理收入。
选的内容,有不少质量很差。尤其是范国英教授的那篇。逻辑混乱,史料掌握很差。
由数篇关于茅盾文学奖的研究资料组成,大多数人都提到了茅盾文学奖的争议,即评奖的标准是建立在一种政治倾向的信任上,能不能摆脱这些非文学的部分,做成有风格特点的纯文学评奖,以此来减少非技术因素的争议?这是很难做到的,那茅盾文学奖在文学领域的权威性是否因此动摇了呢?大众对其关注程度如何呢?也许,这些不止是茅盾文学奖一家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学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