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格调的封面

格调

[美]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

出版时间

2017-02-01

ISBN

9787550292918

评分

★★★★★

标签

2

书籍介绍

真正的格调超然于等级之外

精确而剌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

畅销三十年的品味评判毒舌之作

………………

※内容简介※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

※媒体推荐※

他的目的就是要冒犯大众……他成功了,用他源源不断的机智和善意的恶毒。

——《泰晤士报》

狡猾而又富消遣性……在许多有关社会生活的指 南中,福塞尔先生的书显然是最全面的一本,同时也是最机智的书之一……在观察美国人的行为举止、习俗和文化品味方面,他的目光犀利得令人畏惧。

——《纽约时报》

悄然的震撼……保罗·福塞尔以他的丰富、密集、富于洞见和批判性使你不得不爱不释手地在一个晚上读完这本书,并且还满怀乐趣。

——《旧金山纪事报》

机智、挑剔、富于启发性……极为令人惊异并常常辛辣尖刻……福塞尔击中了要害……极富挑动性。

——《芝加哥太阳报》

一本少见的好书……丰富的历史向度、敏锐的洞察力、刺骨的滑稽,投向美国等级社会的一线强光。

——合众国际社

这本书的独到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无处不在的格调区分。

——《中国青年报》

格调——有时候,品味是一个人过去、现在生活的全部展现,你是谁,你就有怎样的品味,你逃也逃不脱,说也说不清。

——《世界时装之苑》

正如人们曾经谈论“媚俗”、“品味”一样,《格调》出版后又开始流行一个词语——格调。

——《文汇报》

这是一本极好玩的书。

——《新周刊》

《格调》的风靡一时,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单是作者那种特有的温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就已经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格调”。

——《北京青年报》

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窗口,看看别人的生活状态和群体特征,也许我们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想想生活趣味的多种可能。

——《时尚》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篇 敏感话题
第二篇 解剖等级
第三篇 以貌取人
第四篇 住房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阶级,哪里都存在。这本书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实景,但是书的可读性较差。
这书读起来很快,因为完全不用过脑子。里面很多说法有意思,读着应该会刺痛很多人,但说到底还是站不住脚——不知道他的结论从何而来。中间几章对吃穿用度的划分犹如像肥皂剧,充满了知乎式的对上层社会的臆想(比如藏青色是上层社会的颜色...=口=) 挺有趣的,没事的时候花个几小时翻一下,相当于阅读了200篇知乎体的“上层/贵族社会是怎样的生活体验?”
顶层阶级有三宝:遗产、隐匿、看不到;上层阶级有三宝:掌权、显眼、懒思考;中上阶级有三宝:自立、有趣、小资潮;中产阶级有三宝:敏感、谨慎、遭群嘲;上层贫民有三宝:专业、悠闲、焦虑少;中层贫民有三宝:服从、恭顺、倏忽老;下层贫民有三宝:不安、隔绝、移民好;赤贫阶层有三宝:短工、流浪、救济饱;底层顶层两极通,常人哪里看得到。
第二遍细读,仍是受益无穷,福塞尔的精湛(毒舌)文笔即便在众星璀璨的英美文坛也是超一流的,信息量之大、观察力之透彻、思路启发性之博大,时隔30多年仍然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对新兴中产者的讽刺与洞悉,在当今中国社会非常适用。有人说读经典名著就像聆听大师教诲,此评语完全适用于此书
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书,翻一翻很好玩。当然了,这本书不适合下等人读,因为被这本书刺痛的都是下等人。
双标和狭隘到了一定程度是哪个阶层的性格呢?//德牧:完了,我成贫民养的狗了。
知识失宠 显见于每张面孔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书中描绘的是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审美品味上的体现
開頭兩篇還有些價值 直接掀開「平等」遮羞布 把似是而非的等級架構勾勒清晰。後文把筆墨全集中在表象上 如作者自己承認「一直依靠感觉和直观判断,而非任何可以称为“合乎科学标准的”方法。」偏頗又瑣碎 當時的人們讀來興許繪聲繪色 但很快就過時了。 本書在社會等級問題上還是選擇避重就輕。最上層「看不見的階級」是崇英尚古的波士頓假貴族 還是掌握全球資本、媒體、科技、遊說團體的猶太家族?作者沒有 也不敢 哪怕稍微著墨於後者自成一派的生活閉環。 作者很清楚他的讀者群是中產階級 於是集中火力調侃挖苦 再描繪「上層生活」以對比引誘。社會學價值貧瘠 充满caricature 最多算逗趣的廁所讀物。
除了视频之外,我们还能再书里获得快乐。 全书的文字容易下口,全书是从社会等级的角度,展开对社会的观察,举了很多贴切的例子,看起来容易代入,但是也能从书的讲述角度,跳出来或者至少拔高一点来看周围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