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她在红尘外
许晓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08-01
ISBN
978755072681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书籍介绍
一言不合就说自己看破红尘?这年头佛系的人越来越多,出家可没那么容易。 如果你在红尘内犯着迷糊,这趟旅程,帮助你从红尘外找到答案。 ◆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 ◆一份对寺院生活的真实体验和记录,一部为女性而写的《空谷幽兰》 一段与各种各样的修行者相遇的精神之旅,一次对自我的觉察和清醒认知 ◆10个省份,20个道场,30000公里,《人物》杂志记者许晓暂时告别媒体后的一次长途旅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她叩开了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戒掉七情六欲的女性修行者世界的大门。她们是因为什么做出了断尘缘的选择,她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一本帮红尘内我们找到答案的解惑之书。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近距离了解女性修行者,她们的衣食住行,她们经历的生存环境和内心困苦,挑战,从卑微再到觉醒。修行不是逃避问题,而是用智慧更加勇敢地面对问题。 此书适宜人群: 1.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忙乱,压力和负面情绪接踵而来,幻想远离尘嚣,渴望归隐,向往宁静自然,希望求个清净的人 2.生活遭遇了重大打击。一时想不开,嘴上说看破了红尘,想依靠宗教解脱自己的人 3.经常去寺庙走动,求神拜佛的烧香客,对短期出家或初级禅修班感兴趣的人 4.学佛之人,修身养性之人,对寺庙文化和生态感兴趣的人 5.带着青春的困惑和好奇,上路旅行的年轻人,尤其是行走在滇藏线上的文艺青年 6.一边嘴上说着都行,都可以,无欲无求,四大皆空,一边刷朋友圈手不能停的“佛系”人 7.讲真,有朝一日真想要放下这一切,去出家的人 《她在红尘外》是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文笔流畅、扎实,题材罕见,在当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资深媒体人的一次长途旅行,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了浙江、江苏、山西、湖北、河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她将用独属于女性的感性,记录了对修行人的观察和寻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世里的人,是如何通过这次游历,找到人活在世间摆放自己的方法。 许晓,做了十多年记者。 曾在黄金时期的“南方报业”工作,又在网易做了五年频道副主编。 在2008年深入北川汶川震后灾区,协助幸存者救援和死难者遗体运送;策划过网游,后任职《人物》记者,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中文网商业与财经版专栏作者。近年来,专注于报道中国当下的信仰市场,写有:《陈坤的队伍》、《等待末日的寺庙》、江西王林《气功大师》、辽宁大悲寺《苦修》等。这些特稿的点击量每篇都超过了10万+,被各种媒体纷纷转载。 2014年,辞职踏上寻访中国女修行者的旅途,现已完成书稿,并且成为母亲。
目录
序
第一篇 因为一次冥想,我出发寻找女修行者
第二篇 再见,比尔·波特;再见,《转山》;再见,《雪洞》
第三篇 东南沿海 /“你别走,你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第四篇 初进普寿寺 / 从此以后我不会再说自己“近乎佛教徒”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挺浪费旅费的
作者是受了比尔·波特的启发上路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竟然是那样,完全意想不到。特别喜欢她说的那句:令我庆幸的是,阅读永远是一对一进行的事。书写和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最想要的“一对一进行的饭局”。
贵在真诚,希望能更有深度和洞见;期待作者有一些“修行”的体悟后再出发。
开始读就停不下来的一本书,非常引人入胜,又非常真实。没有装逼,没有故弄玄虚,没有高深,只有简单的寻找,看到,观察,记录。是我愿意推荐给更多朋友的那种作品。
优点是题材新鲜。从凡人的角度去探访隐在寺庙背后的女修行者的日日夜夜,这样的主题现代作家会想做的有几人?虽然写的很俗,作者动不动就嫌弃修行生活苦,一听讲经就犯困,对于宗教题材来说,确实是有些轻慢了。但也无可厚非,如果换成是我我又何尝不会这么想?而且毕竟不是学术专著(如果是正经的学术书,大多数人可能连翻一下都不愿意的吧)。像这样的大众读物,趣味性够了,文笔也不赖,加上题材的开创性,可读性非常高。对于很多不满这部作品“太俗”的读者,用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你们难道能接受一个全部由无比虔诚的唐僧组成,而没有没有猪八戒的《西游记》吗?
开头很真诚,结尾很潦草。没有当成一个项目来做的认真而深入的思考。(其实,前半部分写的很好很真实,是到后面,没有后劲儿没有力量了。说照见自我也解释的通,但是对观察对象缺乏细致深入的探寻了解这里的确有硬伤。)
三星半,修行纪实。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讲的是男隐士,而本书则不无东施效颦,写的是女隐士。所谓的“红尘”,不过是人间的修辞,它仅仅只是一种生活选择和生活方式,归根结底,都只是你个人的事——自我的修心。 因此,无论是生在红尘内历尽恩恩怨怨、情情爱爱,还是身在红尘外体味潇潇洒洒、自自在在,只要此刻的你是坦然而无悔地活着,那么任何的选择都是值得的——因为它适合你,它让你的内心开出了随遇而安的莲花。 更何况,身在红尘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食尽了人间烟火后的淡然出走,是自我的一次重生。 “勇气就是不害怕失去。” “往外踏出的脚印,自己要记得去收。” 相信,每个勇敢的女子,都能活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总之,作者的文笔挺一般的,但贵在真实、自然。而且,这样的选题是我喜欢的。
本书挂羊头卖狗肉,愚蠢又浪费时间。作者甚至没有深入去了解一下什么是修行,女性为什么要修行、如何修行、女性修行的现状如何。没错,女性修行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主题,但是作者却用自己无聊的旅途见闻填充了整本书!我想看的是作者又丢手机又丢钱包、是作者在修行处只知道吃饭睡觉、没有规划把旅途搞得一团糟吗?拜访了人家师父,就简单把人家经历写一写,算是交代过了,然后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品评一番,算是满足了自己的猎奇心理,我真的对作者怎么想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好不好。真是为那些接待作者的修行者惋惜,白白浪费了这许多时间。旅途中有人指出作者对修行根本不了解,真是一针见血。作者呢,一副我就不懂,但我也不会改进的态度,继续猎奇。文字肤浅,白白浪费那么好的题材,作者是靠关系出版的这本书吗?
豆瓣李小道推荐‖终于开始看了。看了三章,嗯,佛家也是男尊女卑就…还有为什么女主持也很喜欢劝人皈依呢。不禁想起18年在rubyvale的host家里,听她讲信教的故事和与她谈论什么是almighty god的时光。‖就是一本游记呀,只是最开始的野心太大了,第四章在五台山作者都说自己不懂佛法、只是俗人一个。但好在介绍了很多女性修行的地方。‖越往后越与初衷背道而驰了,匆匆到达一个道馆,匆匆见一面住持,问几个浅显的问题,太急功近利了。而且第九章在西宁的青旅和同屋的女孩子们聊天,莫名看出了作者的自大…对佛学感兴趣的人不应该这样。‖最后作者对自己对自己这本书的定位都很准确,只是游记,就当游记看好了。但是,游记的话,来来回回,也太浪费旅费了…
放弃,我真的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