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北宋末宣和年间宋江起义之事,于史可征。各类作品中可见相关记载,如“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震,吏多避匿”。从南宋到明代,在话本、说书场、戏曲舞台,都可以听到梁山英雄的传说。不论是宋代话本中“花和尚”“武行者”的个人传奇,还是完整故事初具雏形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抑或元杂剧中为数不少的水浒戏,都为水浒故事演化为小说提供了基本条件。到元末明初,作者根据这些世代积累、集体创作的材料,取舍缀集,编纂加工,写成了《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
本版采用以相对接近作者原笔,时代较早的完整百回本容与堂本为底本,特别参照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同时结合金本(七十回)、郁郁堂本(百二十回)、钟伯敬本(百回)等作综合勘校,并参考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对于容与堂本中,情节设置存在问题、前后矛盾、语句错乱重复之处,参考金本、郁郁堂本等后期版本作出修正,并作了一定的字词规范,以便当代读者阅读。同时精选金圣叹批语,帮助读者了解《水浒》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更好地欣赏这一伟大名著。
施耐庵,元末明初钱塘(浙江杭州)人。相关资料有限,生平难以考证。有人认为施耐庵即剧作家施惠。亦有一说为苏北兴化施彦端,并认为施耐庵曾与张士诚有关联,但相关文献的真伪存疑。此外,有施耐庵为化名的观点,亦未获公认。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籍贯有争议,多认为是东原(山东东平)人,寓居杭州。相传曾为张士诚幕僚。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在一些文献记载中,罗贯中被认为是《水浒传》的作者。现存早期刻本多署“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一般认为罗贯中完成的是编辑整理的工作。
批者——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文学批评家。早年醉心佛学,擅长扶乩,自称佛教天台宗泐庵法师转世。为人率性,恃才傲物,自命才子,著作颇丰。曾评点修订《水浒传》《西厢记》,编辑唐诗选集《唐才子诗》,注释杜甫诗集。顺治十八年哭庙案中,以叛逆罪判处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