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阿甘本50年学术生涯的总结之作
★在海德格尔、德勒兹之后,阿甘本重新拾起“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阐释。
★如果你期待本书会直接回答“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那么你会大失所望。
★哲学只能在它被创造的时刻出现,同时,也在这一个时刻消亡。对于只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的哲学而言,一旦我们停止了我们的创造活动,它就会随之消亡。
★最终,阿甘本在本书中想要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内容简介-
在《幼年与历史》的序言中,阿甘本提到,他一直有一本未完成的著作,甚至他到那时为止的所有著作,都只能算是他这本未完成著作的序言。而在某种意义上,《什么是哲学?》就是阿甘本口中的那本著作。本书由以下五篇文章组成:
(1)《语音实验》。本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对德里达《论文字学》的一种回应。在阿甘本看来,我们不能将字母等同于与它对应的发音体系;相反,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原初的语音,一种不能被还原为文字的语音。
(2)《论需要的概念》。不同于伦理学对“需要”的阐释,本文将“需要”视作一个本体论范畴,而非道德范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必要性、可能性、现实等范畴提出了新的理解。
(3)《论可说之物与观念》。本文从柏拉图的《书简七》出发,借用斯多葛学派的“可说之物”,重新阐释了柏拉图的“观念”。正如阿甘本所说:“哲学不再通过观念在语言中追问自身,也就失去了它与可感世界之间的必然关联。”
(4)《论写序》。本文同样受到了《书简七》的启发,在对柏拉图作品的重读中,阿甘本向我们展示了哲学的序言性、间接性、非教条特征。毫无疑问,这也是阿甘本自身哲学所具有的特征。
(5)《至上的音乐。音乐与政治》。乍看起来,这篇讨论音乐的附录在本书中显得有些另类。其实不然。通过阿甘本对音乐史的独特解读,我们得到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概念。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恰恰可以将这视为本书标题所提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