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铁门内外的封面

铁门内外

马军

出版时间

2020-08-01

ISBN

9787552032291

评分

★★★★★
书籍介绍

自1924年齐卢战争和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对租界的安全形势日益担忧。为了防止败兵、宵小窜入,尤其是阻止日益壮大的中国民族主义力量有可能接收租界,从1925年末起,法租界当局开始陆续在从南市十六铺到斜桥的华法交界处各路口修筑大型铁门。这种铁门有军警驻守,昼开夜闭(遇特殊情况时,白天亦会关闭),与原有的铁丝网、沙袋等障碍物相配套,对市民的自由交通构成了颇大阻碍。随着1927年初北伐军进抵上海,修筑工程日益加紧。稍后,公共租界当局亦如法炮制,铁门从沪西直至闸北、虹口构成一线。如果这几十道铁门一起关闭,两租界可以立刻成为名符其实的“围城”,外面进不去,里面也出不来,如铁桶一般。面对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中国地方当局曾屡屡交涉抗议,各方民间人士亦就铁门给市民生活造成的“莫大之痛苦”频繁陈说厉害,但两租界当局始终我行我素,不为所动。

从十六铺至斜桥的华法交界一线,法租界当局在各交通要口前后共建造了近40道铁门。1937年8月以后,鉴于斜桥至日晖港之间原先构成华法天然屏障的肇嘉浜东段已被填没,法租界当局为隔绝双方,除了下大力气建筑了一条长长的砖墙外,还在这一区间及更西至徐家汇地区的重要路口又增筑了若干道铁门。

租界铁门,从开始建造到1946年初最后拆除,前后持续了整整20年。其间,它们的打开与关闭、全开和半合、需检查证照到完全自由通过,等等,都对上海城市——无论是租界还是华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承平时代如此,尤其是在“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期间,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两租界当局鉴于租界地面有限,为了抵挡来自南市和闸北的百万难民潮,几乎关闭了所有铁门,以致从日军狂轰滥炸中侥幸逃生的难民们,扶老携幼,提箱带箧,黑压压地麋集铁门之前,弄得进退失据,只能露天而宿,饥渴难耐之下,蒙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有时候,租界当局为减缓压力,也会将铁门稍稍开启,瞬间之下便会有几十人、数百人乃至数千人争相蜂拥而过,好比挤上了“诺亚方舟”……一时间,铁门几乎成了“生与死”“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一道阴阳界。

马军,1969年11月生,历史系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出版书籍20余种,发表论文70余篇,并有文章、译文、口述采访等100余篇。

目录
目录
总序 ....................................................马 军
序言 ....................................................苏智良
绪论
第一章 华法交界处东部37道铁门的形成及后果(1925—1932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此时此地,此物此景
“置墙设门者外表的强大并不能改变其虚弱、忧虑、防卫的实质。”
以小见大的研究,史料挺扎实。美中不足是缺了照片和地图标记这类直观的东西
偏学术,实例和表格很多,讲了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在不同时期的正反两面作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写出当时上海很多情况。
从这本书里隐约看到了上海近现代史的治史模式。作者主要研究的是租界当局设立的与华界隔离的铁门,这些铁门无疑对城市内部的交流产生负面影响,但不应简单将其视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在逻辑。古往今来,如城墙、栅栏等障碍物,正是“人类面对区别、差异时一种普遍、共同、长久的初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