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依码为梦的封面

依码为梦

夏冰青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52036886

评分

★★★★★
书籍介绍

2019 年,一场由互联网工程师组织的名为“996.ICU”的活动把互联网产业的加班文化带入公众视野。“996”和“大小周”一度成为坊间热题。2020年,蚂蚁科技集团上市的几度转折再次把中国互联网人的高薪高酬引入公众视野。回顾中国互联网产业,不难从中发现很多今时今日的产业动向都能从过往的历史片段中找寻到蛛丝马迹与前因缘起。

作者曾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互联网大型企业进行田野调查,近距离观察中国互联网人的生产实践,积累了百万字的访谈和田野笔记。

在本书中,作者重温2009年至2015年间的这些一手资料,综合批判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提取“薪酬”“工作强度”“自主性”“保障性”“自我实现”“产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社会关系”七个维度,具体描绘了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日常生产实践与围绕生产实践的生活形态。通过对互联网产业内部动态与宏观社会经济变化的综合性分析,作者指出,数字经济从业者的生产实践建构了他们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确立与延展将持续性地推动“互联网理想”的发展与实现。

目录
导论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简介
互联网产业算是文化产业吗?
本书论述纲要
第一章 和谁对话?理论框架从何而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喜欢这个选题,案例也找的挺好的,但是博论味儿有点浓,不太好读。一点拙见:其实也不能把锅都扣到内卷头上,互联网本身【永不眠】、【二八效应强烈】这两个本质,导致互联网行业成了现在的特征。国内企业的症结又在于,机制设计既没有把考核奖惩制度和一些非强制性工作脱钩,又不愿意给予充足的激励去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所以为什么乔布斯对于团队和员工的极端控制,反而以不通人情的强制性减少了无效内耗)。总的来说,这个行业相对还是年轻,还是需要时间和不断的思考,在幽幽暗暗中反复摸索。
有点失望。就作者所言的几十万字的田野报告来说,这本书写的不太有深度,好像和一般的新闻报道里能够得出的认识也没有太大差异?涉及到的点很全面,但是有些泛泛,怀疑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田野所获拿出来放进这本书里。还有的缺陷是结构性的,比如尽管论述了很多外包人员的理论,但是作者在田野中并没有能够接触这个群体。也聊到了性别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但是分析都太浅,整本书就几段话。但还是推荐的,对于想了解互联网这个产业的人来说,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多方面认识
前面的理论部分也蛮好玩的。。。 把互联网大厂当成田野做社会学调查,也算是很有趣了。 还有这个,加入另一互联网巨头鹅厂(匿名)——匿名是什么鬼啊姐?就差把名字打在公屏上了啊。。。。还有社交厂人人和游戏厂盛大,上市时间都有了没必要匿名真没必要。。。 彼时的人人啊。。。虽然物是人非,但是问题感觉都还在。 不被社会彻底改变就是自己对社会最微小的改变。
可能因为中国互联网升级换代太快,看到糯米团这名字已经要楞一下才能回想起来。有个田野地点是盛大文学,我居然完全不记得这公司了。论述有点浅,看不太出互联网特点,也可能我平时听太多了。
开卷有益。休假期间,类似选修听了一门课,书中那么多不明觉厉的非本专业术语,加上感兴趣的互联网何以至此的,究因探果般地,一些白描似的所谓“田野”笔记,还是有所获益的。
一股左派文人的酸腐味道 活像本学术论文 文笔很差 动不动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把问题都归咎到资本和垄断上 就是一个经济学白痴 没有资本 你这破书有人出嘛
浅显浮夸,流于表面,泛泛而谈,以学术之名居高临下
很无趣,一方面可能是田野时间多少有点久了,这两年大厂的黑箱早已被互联网媒体打开得差不多,所以没看到太多新的事实;叙事也直白,近似于流水账般的事实罗列,可读性不佳。总体上实在不如当下媒体特稿表现优秀。同时给我的感觉是理论框架也太松了,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旗子拉得大了,跟实际的田野材料离得远。
应该是国内最全面的一本IT行业生产状况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