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末到清初,儒学从“尊德性”的理学逐渐转变成“道问学”的考据学。儒学面貌何以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本书基于晚明以降社会经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背景,从儒家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理想入手,以“儒学的社会性格”为视角,考察当时儒者针对个人修养和改造社会两大目标的讨论与实践,分析清代儒学的转向,力图将儒学内在逻辑与其所处外缘环境结合起来,在融会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清代考据学获得一个综合的理解。
张循,四川成都人,复旦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系教授,从事明清思想史和文化史。出版有《道术将为天下裂——清中叶“汉宋之争”的一个思想史研究》(2017),代表性论作有《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义理与考据之间:蒙文通先生的经学历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