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兰克名著《宗教改革》的续篇,记述了从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到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前的历史。第一部分讲述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第二部分讲述鲁道夫二世及其统治时代,作者详细论述了1575—1619年历次雷根斯堡宗教会议,以及德意志各个教派的联盟等一系列问题。全书是研究德国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初的重要著作。
《德国史稿1555-1618》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十九世纪德国和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兰克学派”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
兰克在本书中采取的资料是在国内学术界从未看到的,特别是对皇帝鲁道夫二世、马蒂亚斯的宰相克勒塞尔枢机主教等人的描写尤为精彩,在政治上新旧教双方在法理上的争执也尤为激烈。德国史专业人员或爱好者必看著作。
全面讲述三十年战争(1618-1648)之前的60年欧洲历史的中文翻译著作,也是第一部引进的论述三十年战争起源的著作,对填补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有极其重要意义,全面讲述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两排诸侯的内部矛盾,本书从花体德文直译过来,中译本等于第一个用德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翻译出来的译本。
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年一1886年),德国史学大师。在西方史学史上,他是一位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作品颇丰,包括《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英国史》、《法国史》等。西方史学家称赞他为“近代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永远无法超越的史学家”等。兰克史学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