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的封面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加] 王贞平

出版时间

2019-12-01

ISBN

9787553518268

评分

★★★★★

标签

军事学

书籍介绍
本书是著名唐史学者王贞平教授关于唐代军事外交的专著。这部著作旁征博引,将“多极”亚洲中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的“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并对唐朝对外关系的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体系,以及“德”“义”在对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 作者: 王贞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曾任日本关西大学COE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访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访问教授,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王贞平教授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在唐代外交制度史、中日关系史等领域颇有造诣,在国际学术界有较高影响力。主要著作有《汉唐中日关系论》《唐代宾礼研究:亚洲视域中的外交信息传递》等。 译者: 贾永会,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北京语言大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
目录
中译本序
致谢
导论
亚洲国际政治中的多极与相互依存
国际政治中的软实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杜甫在《北征》中有诗句云:“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可为本书之概括与象征,所谓“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也。东都洛阳没有长安那么幸运。回纥战胜叛军后,在洛阳剽掠三日,将库府一扫而空,还洗劫了市井街坊。他们得知许多妇女藏身在两座寺庙之中,便纵火焚寺。烈火持续了半月有余,死伤者数以万计。洛阳的长者答应献给回纥万余匹丝帛后,回纥才停止抢掠。回纥士兵还袭击了都畿道的汝州和郑州。在当地盗贼的协助下,他们逐门逐户搜查、抢夺,使当地百姓一贫如洗,有些人甚至不得不以衣纸蔽体。参见《旧唐书》卷一九五和《新唐书》卷二一七。唐朝与北方、西北游牧邻居的关系史表明,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总是在不断构建和重构中。它永远是变动的,从来不是某个政权意愿产物
书中大量“文不对题”:谈管理体系,实际上是说中央与地方在外交中的角色;说外交政策,却包含大量并没有什么现实作用的所谓外交思想;前面四章的分地域梳理,实际上还是双边关系的简约描述,看似面面俱到,但还不如择一二案例更能说明情况;至于整体上,更是文不对题,明明就是“唐本位的对外关系史简编”,但扣上一个貌似高级的“多极”帽子,而驾驭这个帽子很显然需要多语言能力,可作者并不具备。国内学者已经有大量相关成果,这从书中的注释也能看出来,那么引进这样一本作品作为综合性概述,是否必要?总的来说,这本书并非毫无价值,但可能仅限于初学者、爱好者。
此书认为唐朝的外交思想是实用主义,并非恪守华夏四夷思想。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吗?把这句话套到汉朝、宋朝也一样成立,说一句不好听的,这就是“正确的废话”。全书绝大多数篇幅在讲故事,得出的结论亦不过尔尔。所谓多极亚洲,我未尝见。
唐代边疆民族战争外交史的综合,入门推荐。 对隋唐-突厥-回鹘感兴趣深入,建议继续阅读朱振宏、林恩显、吴玉贵、森安孝夫;对唐-吐蕃感兴趣,推荐林冠群、石硕、白桂思、王小甫;唐-南诏,推荐巴克斯、王吉林;隋唐-三国朝鲜-日本,推荐崛敏一、川本芳昭、韩昇。
今年读过最好的域外中国史研究,不仅有翔实的史料分析打底,更有清晰的学术脉络。王贞平早年应崔瑞德之约为《剑桥中国史》撰写唐朝对外关系一章,奠定了其后的学术研究方向,之后在汉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对照中发现,主流的朝贡体制论过于浓厚的中国中心论色彩并不完全符合真实的对外关系,哪怕有天可汗之尊。随后进一步扩大到对突厥、高句丽、南诏、吐蕃等政权的逐个研究,最终以多极论取代了中心说,本书便是这一研究的产物。翔实体现在导论后一至四章对不同政权双边政策的琐细分析,鞭辟入里。第五章通过研究唐时中央与地方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的双重管理体系所产生的利益冲突,部分揭示了从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再到唐廷覆灭的历史必然。末章自先秦外交思想入手对汉唐时期对外政策的综述则是全书最精彩的华章。其实理解这种多极对当下国际形势也有参考意义。
第一次读后浪的书,挺好读的
二星半,通俗性可读性尚可,但观点扯淡。以作者的逻辑来说,罗马、英帝、美帝同样在其实力范围内也不是单极的,甚至单极压根就不存在,因为再小的边缘文明,都有对核心文明阳奉阴违、对核心文明制造麻烦的时候。这不是诡辩是什么? 历史是应该要有立场的,历史也很方便有立场,因为这段史料你多讲或着重讲,那段史料你少讲或不讲,你的倾向性自然就出来了。一个日本人,韩国人或美国人,当然会喜欢多极亚洲这样的观点。但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喜欢多极亚洲,你认为唐代是多极亚洲,那你就跟认为cnn,bbc比xinhua好,因为他们是独立于国家意志的自由媒体一样傻白甜。
客客气气的撕掉了万国来朝的底裤
因为之前看过《危险的边疆》,因此对书中我大唐李渊皇帝还需要对突厥称臣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想到大唐不管对哪个国家,无论是高原霸主吐蕃还是小国南诏,我大唐不仅没有如游戏中的中路一波推,好几次还是委曲求全,通过和亲、休战,挑拨离间,拉回纥小弟过来帮忙才能挺过战争危机,甚至京城都被攻陷过一次。对外唯一骄傲的战绩是658灭西突厥,660灭百济,668灭高句丽,744灭东突,大唐在唐高宗时代疆域达到了顶峰,但也仅仅维持32年。但那些战争也不是靠唐强行推平,也是靠对方内乱乘虚而入才摘到了桃子,因此很难长时间维持。唐朝的对外关系总之是根据双方实力动态变化的,唐朝内部也曾有过民主集中制的政体。而大唐对外输入的文化国外也没全盘接受,各国都对唐文化进行了本地化的改造
这本书让我跳出旧有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大唐。 前四章作者用了全文70%的篇幅,以时间顺序,分别纵向描写了唐与北方游牧民族,唐与东北狩猎民族,唐与西南南诏,唐与西部吐蕃的关系与基本事件。让我分别从时间及空间,对唐朝的对外关系有了理性的认识。 四件关系中,处理的最好的关系是草原民族关系,盖因秦汉以来,草原异族一直是中原文明的心腹大患。与吐蕃关系是与草原骑马民族关系的延伸,吐蕃曾攻破过长安,但很快其优势被抑制,也是重视程度高的原因。 唐与周边关系中最糟糕的是对东北民族势力的处理。东北一带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唐后,燕云十六周脱离中原统治,沙坨,契丹,女真崛起,都是源于东北。隋唐以来具有远大政治眼光的帝王都没有放松对辽东一代的警惕,可惜多种因素下,并没有取得理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