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的封面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美] 玛丽亚·康妮科娃

出版时间

2021-05-31

ISBN

9787553522685

评分

★★★★★

标签

社会

书籍介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我们为什么会受骗》邀请你踏上一场探索之旅,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如何被利用,以及骗子是如何巧妙地编织谎言来欺骗我们的。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陷阱,学会识别欺诈的蛛丝马迹,并掌握保护自己免受欺骗的策略。每一次成功的防骗,都是对不法分子的有力打击,也是对自己智慧和勇气的肯定。
作者简介
玛丽亚·康妮科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心理学专家,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并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她的著作《福尔摩斯思考术》在《纽约时报》上取得了畅销书的地位,证明了她在心理学科普领域的影响力。除了写作书籍,康妮科娃还为《科学美国人》杂志长期供稿,担任心理学专栏作者。此外,她的文章广泛见诸于顶尖媒体平台,包括《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和《观察家报》,展现了她在多个媒介上的广泛触角和专业知识。
推荐理由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一书深入剖析了欺诈行为的心理学原理,揭示了骗子的策略和技巧,并提供了实用的防骗建议。它不仅帮助读者理解自己和他人在面对欺骗时的行为模式,还鼓励人们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希望了解欺诈与反欺诈动态、提升自身判断力和防范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富有洞察力且极具启发性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心理学、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提高辨别谎言能力的人群
热衷于了解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者
需要在商业环境或个人生活中防范欺诈风险的专业人士
关注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社会大众。
书籍脑图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骗与被骗
第二章 料敌机先
第三章 动之以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完书才发现以前可能被骗过的我真是智障
每个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骗子,在你试图说服客户买你的东西,说服领导下属采纳你的工作方案,说服配偶接受你的意见,你已经开始“行骗”了。可以结合伟大的演(资)说(深)术(大)学(骗)者(子)Jay Heinrich的书一起看。我觉得这东西不难,多观察周遭就能学会,职场很多人都是话术大师,提起某企业你就可以说“本来要约他家小谁吃饭,但我其他局太多来不及”,暗示你认识这企业的人并且你认识很多人,一鱼两吃,反正大家很忙没人闲得去验证你到底认不认识,有没有很多局。
相当通识的读物,关于骗与被骗的心理学,如果早点读到,可能当年就不会被骗两千块钱了……
骗局无处不在,骗子并非有张丑恶的脸,了解骗局,谨防骗子!
很多典型骗子的故事——不是像《基督山伯爵》《骗中骗》《猫鼠游戏》那样快意恩仇的骗子,而是诸如电信诈骗、庞氏骗局等利用普通人的贪婪、善良等性格、心理因素来谋求利益的骗子。因此,在沉浸在书中以非虚构方式叙述的诸多故事的同时,需格外意识到这些骗子不是明火执仗的歹人,他们更多以博取同情的弱者、故弄玄虚的智者、手握乾坤的强者等面目示人。当然,书中的个别骗子在当时确实是骗子,但也的确是异想天开的异人,比如那个设计中央银行的家伙,他的“骗术”可能是太超前了。
最喜欢前两章和最后一章,读的时候频频想起《猫鼠游戏》,骗子利用的是希望,是成本最低却也最无价的东西,因为人类希望自己更快乐、更健康、更富有,希望自己能被爱、被接受,希望自己更好看、更年轻、更聪明,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深刻、更满足的人——希望那个到达彼岸的自己会比现在的这个自己更加优秀,基于此难免会被诱骗,不会被骗的人,一定是非常爱自己、信任自己的人。
诈骗方法论与案例解析。搭配通辽宇宙食用更佳。
书很有意思,受骗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期待”自己更好,“希望”意义给予未来的价值。可事实是,人类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情感动物,人类的逻辑不堪一击。
案例离生活有点远,没有共鸣,有些还觉得不可思议
长篇的故事读得有点疲倦;除了故事之外 获得了不少新的观点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