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尼安德特人的封面

尼安德特人

[瑞典] 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

出版时间

2018-12-01

ISBN

9787553678351

评分

★★★★★
书籍介绍
1856年,也就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三年前,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以东约10千米处的尼安德河谷,清理采石场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一些骨头。几年后,这些遗骸被鉴定为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他们是谁?大约于3万年前消失的他们,是否与现代人类有过混血?我们体内是否还留存着尼安德特人的古老基因? 本书的作者斯万特·帕博(SvantePääbo)通过古DNA技术,大胆且严谨地探索了以上问题。《尼安德特人》既是他对古DNA领域从兴起到日趋成熟的第一手行业记录,同时也交织着一位科研工作者,真诚面对困惑、失败、质疑、成功与更多未知的精彩经历。从古埃及木乃伊到获得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序列,再到发表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从瞒着导师开展实验,到冷战时期前往民主德国获取样本,再到全球科研协作背景下的交流轶事——帕博在古DNA领域30多年的探索,在“走出非洲”和“多地起源”学说争论之间,拉开了研究古老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现代人生理的序幕,也见证了一位好奇于古埃及学的医学生到人类演化科研项目组织者的成长。请跟随本书追本溯源,一探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又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斯万特·帕博(SvantePääbo),演化遗传学家,古遗传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瑞典皇家学会成员,英国皇家学会外籍成员。2007年被《时代周刊》评委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斯万特·帕博在尼安德特人的古DNA测序领域持续开展广泛且深入的研究,1997年与同事成功测得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2010年在《科学》发布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 译者:夏志,特聘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科普写作者、翻译者。现任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CGC)协调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成员,兼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遗传学会科普专家,腾讯科普顾问,百度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著名期刊杂志发表近二十篇学术论文,百余篇科学专栏文章,已出版著作十五部,共计六百余万字。同时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五项。 审校者:杨焕明,院士,研究员,华大基因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3年至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为印度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等外籍院士。编著、翻译多部著名基因组学、医学遗传学相关的学术专著。
目录
探索现代人起源的不同尝试
科学领域的文学之作, 文学之作中的严谨科学
科学家的好奇心
见证新科学分支的诞生和发展
前 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以为是讲尼安德特人的历史,开卷后才发现其实糅合了作者的自传:以PCR技术追索人类演化的线索,发现与“走出非洲”假说矛盾的是,尼安德特人并没有完全被取代后灭绝,其DNA仍留存在现代人类中,连中国人的DNA也有2%来自尼安德特人。这再一次证明了人类血脉是混合的产物,被替代人群不是灭绝了,而是被“渗透替换”了。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书中提到科研中的两难:如果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需要完成所有分析实验,但这样却会败给那些结论虽不完整、却表达了你想表达观点的人——看来完美主义是论文写作的死敌。
可以说是科学家研究过程的清晰记录了,从课题起源到发展,遇到的种种困难,又是如何一步步解决的。人类的科学进展就是靠着这些人一点点拼搏来的,十分让人尊敬而向往。作者的研究团队可以说是很幸运了,研究之路可以说算是顺利的了,他们之间的和谐氛围也很让人羡慕吧。此外文章中跟随作者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也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是本相当不错的书,我认为可以和《DNA:生命的秘密》一同作为五星科普书籍了。
比我想象的丰富,揭开尼人基因之谜的技术之旅可以说是非常曲折了,还有大量的误打误撞和政治斡旋。这基本也是帕博本人的回忆录,但……真的没必要把出轨以及自己是著名科学家私生子之类的八卦写进去吧?(手动狗头)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早早到了办公室,一半同事都没来,于是读完了这本书年前剩下的部分。尼安德特人不是新题材,都被拍成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了,起初我以为这本书是讲尼安德特的繁衍史,读了才知道不是。这本书是作者的科研手记、研究工作复盘书,是作者回忆他本人如何从对木乃伊的DNA感兴趣,却一步步走上尼安德特人研究,最后成功对其完成了首次全基因测序的过程。理科的科研和文科真太不相同了,现在的理工科都是靠仪器了,所以可能这本书对理工科的研究者比较有吸引力,我看到眼睛一亮的部分,都是作者如何爱上同事的老婆,婚外恋,还结婚生子并继续与同事搞科研;以及与竞争者之间如何合作竞争之类的内容。
书名就是个标题党,甚至可说是文不对题,其实作者自我吹水书,虽然科普了一点尼安德特人的变迁和习性,但是DNA测序污染和工作日常啰嗦的太多了,还大谈感情世界,当自己爱因斯坦还是薛定谔啊???ps:封设甚佳,然而草纸印刷。。。
分子生物学科普,根据DNA序列测定寻找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基因差异,叙述过程除了严谨的科普,还夹杂个人情感和经历。读到了不少我之前知道,但从未深入探究过的部分,比如开篇关于生物体死后,细胞内隔断膜就会恶化分解,用作切割DNA链的酶就会泄露,并开始不受控制地降解DNA。在PCR 技术发明之前,用细菌克隆DNA的技术不仅过程繁琐,最后区分细菌DNA还是目标DNA都十分浪费时间。在基因组方面,很细节地提到了关于C后连接G核苷酸的组合在哺乳动物中较为少见,因为这样的组合会导致C的甲基化,并被DNA聚合酶误读为T。既能让专业人士读出启发,也能让非专业人士读懂。
作者本人革命性的把DNA检测技术应用到考古中非常有趣。
补mark
领导者与团队缺一不可
我打开许久未翻开的尼安德特人 闻到了一阵福尔马林的味道 这时 我知道 知识把这本书腌入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