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的封面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王炳文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24-03-01

ISBN

9787553819624

评分

★★★★★
书籍介绍

“如果将唐史研究比为一场考试,那么杜甫几乎是在把答案展示给你看,只不过他的手势和暗号需要解读。”

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宋代以来,诸家对杜甫生命历程的划分多侧重后半段,关于杜甫的前半生很少有深入考证,以至杜甫的实际生命史划分不均衡,人生前三四十年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

本书聚焦杜甫的前半生,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唐史研究,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

————

作者的初衷是希望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这个初衷是实现了的。这需要对于事实的洞悉,对于杜甫的熟稔,能够对杜甫前半生涉及的人事进行极其细致的勾稽与考证。此书读来不觉烦琐,不觉枯燥,饶有兴味,值得推荐。——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在杜诗的接受和阐释中,围绕“诗史”说出现了很多的议论,汇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作者在此书中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以作为微观个体的杜甫为视角,还原他所看到的诸种历史图景”,并借以摆脱“大历史”的写作模式。就已看到的“盛世”这一部分来看,其中有对杜甫家世及其青少年时代更细致全面的复述呈现,也包括对杜并“吉州之案”等重要事件更近情理的分析,对于认识杜甫这位重要性无可替代的诗人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都有新的启发。——谢思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还原杜甫的历史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还原盛唐王朝的历史场景。之所以称之为“诗圣”,就是因为老杜的盛世情怀与人文关怀;之所以称之为“诗史”,就是因为老杜的史诗书写与时代记忆。这是杜甫伟大的地方,也是王炳文博士这本书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杜甫的历史图景》,一本值得你放在案头常读的好书。——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杜甫被称为“诗史”,本书则尝试将杜甫的人生嵌入盛唐历史之中。作者运用对唐代政治、制度、文化诸方面的知识,钩沉杜甫前半生与盛唐政治变迁的关联,展示了一个更具“历史场景感”的杜甫。——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王炳文

1986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唐代政治史与民族史,著有《从胡地到戎墟: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问题研究》。

用户评论
考证生平似多想象专断之辞,且的确缺乏一些常识。进入不熟悉的领域,而致力于提出新见,应该更加谨慎一些。另外,也应该避免先射出一支名为“盛世”的箭,此后方在落点画一个“杜甫”的靶子。
王炳文老师将杜甫置于家庭、家族、宫廷研究背景之下,杜甫前半生的生命历程变得清晰、立体。而通过杜甫,我们亦能窥视周武后期至安史之乱之前,吏治与文坛变更的历史脉络。当个体生命与国家发展紧密关联,水滴缓慢融入历史长河的过程真实可感。
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宋代以来,诸家对杜甫生命历程的划分多侧重后半段,关于杜甫的前半生很少有深入考证,以至杜甫的实际生命史划分不均衡,人生前三四十年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
2月8日—3月12日读。2024年读完的第一种书。感谢浦睿文化的@於篱老师赠阅,自《从胡地到戎墟》之后读到的作者王炳文老师的第二部作品。与前一部的学术研究专著不同,这一部“杜甫的前半生”令我对青年学者融考证与叙事为一炉的历史叙事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值得一读。工作繁忙,断读的天数非常多,读得最多最连贯的部分还是在腊月廿九的回嘉高铁上,读了后边忘了前边,目前最深的记忆点就是“杜甫是李世民的儿子的外孙女的外孙”——本书中的杜甫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下的唐代大家族士人,是生活在玄宗朝政局嬗变、“文学派”势力浮沉、边将崛起等历史图景中的普通一人。他人生最初四十多年周旋奔走、交游投献的求仕主线对理解755年之后的十五年有着莫大关系,而在这最后十五年,与玄宗朝同龄的杜甫才逐渐成长为我们印象中的那位“诗圣”。
对读过这本书之后真的了解了许多
尊重历史文学人物
显然,中古圈正值群星璀璨的时代,与贫弱圈相比可谓是天人之隔。作者自言,“希望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副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445页),这一设想无疑已经实现。全书完美诠释“知人论世”与“诗史互证”,尤其对政治制度与文章典故的考辨,经常令人拍案叫绝,新见迭出,必须推荐。有空应该拜读作者的博论,期待《杜甫的历史图景:战乱》早日问世。
这部作品以杜甫个人的经历作为轴线,将同时期的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一网打尽,给读者一个仰望的视角,来分析和评判玄宗一朝的得与失。全书涉及杜甫及相关人物的解读,不少内容都是此前我们在读诗学史时有所忽略的。作者从细微处发掘,将其串珠成链,相当于读一本书,同时了解盛唐和杜甫两本专著的内容。这种解析历史的形式,用两方面史料互为参考,互相佐证和支撑,作者钩稽史料的功力的确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