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孪生姐妹的封面

孪生姐妹

(美)凯瑟琳·佩特森

出版时间

2014-07-31

ISBN

9787554507728

评分

★★★★★
书籍介绍

路易斯和卡罗琳是一对孪生姐妹,卡罗琳聪明美丽,才华横溢,她的歌声优美动听,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路易斯却不像妹妹那样优秀,一方面她厌恶嫉妒卡罗琳,另一方面她渴望和卡罗琳一样得到家庭的关注。路易斯决定摆脱妹妹的阴影。而走出阴影就要认同自我,接受自己,接受现实。路易斯的自我认同与对现实的接受和认同相互交织,路易斯一边无力地看着属于自己的一切被妹妹不费吹灰之力占有,一边劝说自己接受现实,尽管接受的过程饱含成长的阵痛,但同时也渐渐地勾画出自己的人生轨迹,直到最后完成自我认同。

作者凯瑟琳·佩特森在这本《孪生姐妹》中将当时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也通过非常细腻而生动地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

(美)凯瑟琳·佩特森 ,1932出生在中国江苏,父母是来华的传教士。曾就读于美国金恩学院,主修英国文学。1998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她的小说均以成长为中心主题,如《夜莺哭泣时》《木偶师傅》《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了不起的吉莉》《孪生姐妹》等。

用户评论
首先我想说美国文学里可以多一个传教士子女文学的次范畴——本书作者不用说了,大名鼎鼎的赛珍珠也在其中,可能她的作品更全面:宗教和异族面面俱到。本书的宗教气质从书名里就散出来了,卫斯理宗的影响无处不在;同胞之间的竞争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必须面对的话题,本书的选择比较极端:妹妹看似赢得了一切,而这又是硬生生从姐姐手上赢得的:姐姐如此爱慕老船长,老船长要资助的却是妹妹;一起捕蟹的男孩最后却向妹妹求了婚。结尾是有点仓促,不称前面的份额,但为了获得政府资助从护理学院入学医学院而远赴山区——和今日中国的扶贫干部何其相似,最后又与以矿工为业的东欧移民结合,又充满了浓郁的传教士气质。我最看重的是本书展现的少女如何走出成长中对年长男性的爱慕,尽管我读的时候对此不安,但还是觉得这种教育乃是必要的。
纽伯瑞作品,寻找自己
本书最佳译本!
算是踩到大雷了。让女主对好朋友短暂心动可以理解,好朋友心中已经另有他人可以接受,但这个“他人”偏偏是孪生妹妹就显得格外刻意,仿佛路易斯这个作者手中的玩偶连感情也没有自主权,也要为加深和妹妹的矛盾服务。小说最后女主获得的自由能算作自由吗?是立志学医却被迫去当助产士,是用看似平实的文笔轻轻带过的与未来丈夫的一见钟情?正如女主自己说的“拼都拼不出来的姓,三个没妈的孩子”,女主心甘情愿地当了四个孩子的妈,这样真的很没说服力,也和成长与和解这个主题毫不相干。整本书似乎只描写了女主在妹妹阴影下压抑至极的生活,代入之后让人绝望,没有ups and downs,只有down——down——down,再加上最后几页极为无力的所谓“成长”,非常不符合我的审美,个人观点。
很少看到这种视角的作品,还是毫无例外地被感动了,它倒出了那些隐秘的感受...其实,"认同自己"比"爱别人"要来得更加艰难吧...爱别人似乎是一种天性,而我们的成长,或许就在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的那一刻吧...而对有些人来说,"被需要"比"需要"重要...
跟以扫和雅各的故事还不太一样,以扫轻视自己的长子名份,而他本人才是受偏爱的那个。雅各如他的名字那样不断抓取,最终生命也被改变。孪生姐妹给我很多思考,作者细腻描写少女对船长的恋慕,对妹妹的忿忿不平,似乎看到作者的本意——错误的情感,无论是不该有的爱恋,还是嫉妒,都需要交给时间的创造者,终究会被抚平。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模仿、复制或拷贝,而在于找到自己独一的价值。
又开始儿童文学
2022-5,翻译不错,但原著故事结尾有些仓促,对于少女爱上老头这一设定也不理解。(202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