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圣断"的虚构与昭和天皇的封面

"圣断"的虚构与昭和天皇

纐纈厚

出版时间

2015-10-31

ISBN

978755491021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从东条英机内阁末期开始,成功地推翻东条内阁过程中,同时接受日本战败的现实,为了不使战争责任涉及到昭和天皇、围绕接受波茨坦宣言,宫中的重臣党羽和盟国之间进行了反复的交涉。最终成功地取得了战后复权的机会。所谓“圣断”在模糊了战争责任归属的同时,也决定了保存战前权利和在战后的复权。本书尝试着从整理相关的历史史料(日记、会议记录),来重新明确这段历史事实。

为了摆脱日本的所谓“圣断论”着眼于新的战后史,明确被虚构的“圣断”事实,整理导致“圣断”的历史过程。在本书中明确地阐明,即不是“圣断”也不是“英断”是为了保存日本保守体制,昭和天皇的犹豫之断。

本书之所以要指出“圣断”的虚构性,不仅要提出昭和天皇个人的判断的与否,与此相比,更明确的问题是“圣断”所蕴含的战后构想和战争意识,给战后日本社会极大的影响,使日本社会和日本国民不能真诚的面对历史。

“圣断”多数是由具体的御前会议等非立宪机关来引导的,本书的初衷是在推翻东条英机内阁为开端,到决定战败的过程中探索多个政治集团为执笔的起点。为了在战后复活保守权力构造,急于在历史认识中抹煞昭和天皇的开战责任和战败责任。因此,与复兴战后日本的同时,实施彻底宣传“圣断论”。随着战后保守权力体制的安定,“圣断论”彻底渗透于国民意识中。启用媒体,在操作舆论和形成舆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把日本国民从战败意识中解放出来。作为希望保留战后天皇制的心愿,成为了战后社会的一种潮流。由此“圣断论”与其说是上层灌输给下层的,还不如说是保守势力希望得到的“历史故事”。这种“历史故事”不仅安慰了日本国民战败的心灵,事实上还孕育出了战后复兴的活力。与其相反,搁浅了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和日本国民的战争责任意识,而且也剥夺了面对此列问题的机会。从而在日本近代史中由天皇的“圣断”开始的战争被称做为“正义的战争”或“圣战”,战败不过是没有达成这个崇高目的而结束的战争成为普遍的历史认识。把战败换成“终战”这种价值中立的言辞,也是这种原因和心理背景造成的。

纐纈厚,被《人民日报》在采访时称为“一位有良知的日本历史学者”。现任日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山口大学副校长,政治史学博士,同时还担任日本东亚历史文化学会会长、日本平和学会理事等职。一直以来,纐缬厚顶住压力,孜孜不倦地对日本军事政治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并致力于呼吁日本政府和民众尊重真实历史,勇于承担战争责任。代表作品:《“圣断”的虚构与昭和天皇》(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的战争责任:历史检讨与现实省思》(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何谓中日战争》(商务印书馆出版)《领土问题和历史认识中日韩三国为何不能携起手来?》(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近代日本政军关系研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渊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 言:何谓“圣断”/“圣断”与战后的“圣断论”之间
第一章:秘密开始的终战工作
1 迫使东条内阁下台
党羽的活动/ 将谁作为重臣会议的出席者/ 木户拒绝调停/ 天皇信任东条 /在东条拥护论中
2 打倒东条内阁的过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蛮同意的。昭和天皇就是一位典型的投机主义者。
读的时候常幻想一枪崩了外宾翻译
翻译什么鬼
投机大师昭和天皇。。。
昭和皇帝用所谓圣断掩饰自己的战败责任,关键是为了一姓之荣辱而置兆民于不顾,始终是将国体放在国民之前考虑(或者就压根儿没考虑后者),还欺骗国民以为圣断是和平的关键,真乃割韭菜的先驱了。
战争末期各方的争斗实际源于对国体的理解以及国体护持方式的不同,“时运之所趋”,圣断终战也成为了护持国体的最终方案,并为战后天皇制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原书很好,较为清晰地梳理了东条内阁末期到投降期间日本战争策略的游移和变化,指出了昭和天皇作为最高决策者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尖锐地的揭示了战后为昭和天皇洗脱战争罪责而炮制的“圣断神话”的虚伪,作者对历史责任的反思态度和深度令人肃然起敬。但翻译太劝退,一本薄薄的书很显然被外包给了好几个人翻译,语句不顺、逻辑不通、前后不统一之处比比皆是,校对垃圾,同一份文件同时搞出两个译名也是厉害得不行,野鸡翻译加野鸡出版社毁了一本好书。
完全是一个暗黑版本的“日本最长一天”的故事,纐纈教授在前言中的判断一针见血:(圣断)根本既不是“圣断”也不是“英断”,而是为了国体护持,昭和天皇的犹豫之断。另:翻译继续在瞎搞,连把“代议士”翻成“议员”都要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