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学的读法的封面

文学的读法

[英] 特里·伊格尔顿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5502600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或许会忽视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力量。《文学的读法》邀请你放慢脚步,以全新的视角去欣赏那些超越时空的文学瑰宝。在这场文字之旅中,你会发现每一段叙述、每一个角色都隐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跟随作者的引导,你将学会如何深入解读作品,体验不同人生,感受文学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作者简介
特里·伊格尔顿,1943年出生,是一位在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他持续不断地拓展新研究领域,并发表众多创新性作品,展现出广阔的研究视角和旺盛的创作力。至今已出版超过50部著作,如《意识形态导论》、《后现代主义的幻象》、《理论之后》等,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文学理论导论》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重大反响。此外,伊格尔顿还与他人合作翻译了多部作品,包括《呼吸秋千》(与余杨合译)、《中国文化精要》和《西方文化精要》的英译版等,并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教职。
推荐理由
《文学的读法》一书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探索文学世界的多元性,从研习者的常见错误到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和作品诠释,再到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梳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文学发展历程,还通过实例分析,如《呼啸山庄》、《简·爱》、《白鲸》等名著,帮助读者理解文本解读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对于希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领略不同文学风格和深入思考人性与社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把开启文学宝库的钥匙。
适合哪些人读
热爱阅读并对文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提升文本分析能力的学生和教师
对文学史和作家创作手法有研究兴趣的研究者
希望通过文学理解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者。
书籍脑图
目录
1 前 言
1 第一章 开头
53 第二章 人物
91 第三章 叙事
131 第四章 诠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大卫·科波菲尔到哈利·波特,当代文学理论大师伊格尔顿如数家珍,以诙谐的笔法,引领我们细读经典,再次刷新人们对于文学的理解。
很幽默,一本正经地抠字眼,哈哈。闲来无事翻几页最适合。
这本书并不好读,不觉得作者写作时心里装着普通读者,所谓“大家小书”大概只是指篇幅吧。。剥去层层插科打诨的外衣,才能见到一点作者的真意,这书是作者无法克制的炫技的集成。翻译非常好。
看完只想吼一句:有文学真他妈好啊!看看人家,咱跟作者读的同一本书,咋就感受不了那么多呢!看完作者的分析,感觉自己白读了。羡慕归羡慕,但在这本书里真的学习了不少,也体会了不少新感觉,虽然很多都是老生常谈,但能谈出点共鸣,那就绝对是没错的。其实不管从哪方面来谈文学,开头到人物到叙事,再去诠释一本书,或者最终去发现它的价值,都是需要我们去理解(不论是理解文字还是文字下面的东西。文学的本质是悲是苦,可文学的悲苦又能抵抗现实的荒诞不经。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作品读不懂却大受震撼(书里找到了答案。以文学这种方式来感受生活,我觉得很满足 “倘若我们只为反映自己兴趣的作品而激动,那么一切阅读都会变成自恋行为。我们阅读拉伯雷或阿里斯托芬,不仅是为了跳出自己,也是为了更深人地了解解自己。满眼只有自己的人着实无趣。
看完立刻建议小孩阅读“开头”“人物”“叙事”三章。立刻马上阅读。
看不完了可能
并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的文学欣赏入门,还是给相关爱好者看的,本质依然是文学评论啊,词汇相对抽象,思绪对我而言并没有那么清晰,大概是我水平不够吧。
个人以为,哲学和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试图解释世界,一个则致力于创造一个世界,所以哲学在文本意义上是确定的,哲学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不需要读者的;而文学则不然,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的创造,也被阅读者塑造。很可惜,说了这么多,我依然是一个不擅长条分缕析式慢读文学的人,尤其是外语文学。不那么一本正经地讲述着一本正经的内容,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头几页差点儿放弃,后面渐入佳境,原来读书就是读情节,未来可以关注的内容多了,欣赏文学是个技术活儿
对文本的诠释与理解提供了多种角度与方法,要想理解一些语言上的妙处需要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以及对原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哈利波特》和《远大前程》的示例叫人大开眼界。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