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关键在于实验的封面

关键在于实验

巫鸿

出版时间

2022-05-31

ISBN

9787555913283

评分

★★★★★
书籍介绍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教授,深度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与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家合作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并撰写大量文章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潮流走向,以及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些文章对于理解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其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5年的亲自选编、打磨,首次汇集呈现。

50年光阴,世界大变。不变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以世界性的语言,以常人难以料及的胆识,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敢于直面真实的生活。文集以“潮流”“艺术家”“展览”为主题,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宏观面貌到微观肌理,透过变化的角度从不同层面立体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实验性,以及艺术家有血有肉的探索经验。

以点窥面,《关键在于实验》创造“重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方法,我们“过去”的共同记忆得以凝视,我们共同的“现在”和“未来”得以审视和想象。

巫鸿,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OCAT深圳馆和北京OCAT研究中心名誉馆长,新近荣获2022年度美国高校艺术协会(CAA)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他的研究和策展涉及古代和当代两方面。在当代艺术领域中,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策划了大量展览,包括多位艺术家的个展、主题性群展和双年/三年展。出版有多部影响广远的现当代艺术研究著作,包括《作品与现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2005)、《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2008)、《中国当代艺术:基本文献》(2010,英文)、《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一卷《潮流》
废墟、破碎和中国现代与后现代
从80年代到90年代——以“缺席”为视角
“当代”的一个案例——中国当代艺术的条件、领域及叙事
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叙事——朝向多线条和互动观念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识批评,巫鸿老师记录、描述自“星星画展”和“85艺术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和展览实践的方方面面,不止是艺术家,他也还原了艺术产生的社会风俗、时代的精神,艺术生产的方式。他强调特殊性,特殊的历史节点、特殊的场所、特殊的身份、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也把自己与艺术家的互动和策展的经历融入其中。爆破式的变化与短暂的历史会让这套书成为重要文献,我隐隐羡慕90年代的先锋和突破的尺度,无论什么进入正规化就会变得陈词滥调。关键在于实验,实验的主体是不肯屈服束缚的艺术家和独立策展人,这里巫鸿老师强调了当代艺术的整体性,本土与全球相互喊话,也对我们来不及思考的本土变化提出问题。
“关键在于实验”,巫鸿中国当代艺术文集,四大卷,非常厚实,囊括了太多艺术家、作品、展览和现象。整套书从“潮流”、“展览”、“艺术家”三个方面展开,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和当代历史、现实的互动、缠绕和对抗关系。巫鸿深入揭示和挖掘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断裂、缺失、重塑、碎片、废墟、记忆、重塑、本土、全球诸多主题。他的评论、访谈、研究呈现出当代艺术的实验姿态,还原出一段生产现实、增殖语境、刺探社会的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史。
新书预售:https://shop1307647910.v.weidian.com/?userid=1307647910&spider_token=3d3f&wfr=BuyercopyURL&share_relation=201f98d16b68d9aa_1307647910_1
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