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亚行纪的封面

中亚行纪

[挪威] 埃丽卡·法特兰

出版时间

2022-05-01

ISBN

9787555913320

评分

★★★★★
书籍介绍

欧洲十大新声音|韦塞尔奖|爱德华•斯坦福最佳旅行作家入围|挪威书商非虚构奖

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最远的边境线。

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踏上一段即使是最老练的环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法特兰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的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

(展开全部)

目录
地狱之门 ......1
土库曼斯坦
地下的人 ......7
大理石之城 ......19
灵魂之书 ......2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后苏联时代下年轻的中亚国家的现状以及地处俄罗斯文化圈中人民的选择 “当她带我们回到过去时,这些地区的复杂与美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社会人类学家眼中的后苏联时代的中亚,作者通晓俄语,穿越五个斯坦国,与人们的交谈,政局,古迹,文献和历史蒙太奇般穿插于作者的叙述中,使得中亚的概念逐渐清晰。旅程中数个偶遇和突发格外有趣和讽刺。与乌克兰相似的曾经是苏联一部分的处境,在今天格外值得一读,以及,民主的本土化也许各有不同,但独裁的方式真是不约而同。
我最爱的一本中亚游记,但感觉译者有些不太了解中亚 很多译词有问题
精彩的游记,作者很幽默。中亚五国都是糟糕的,如果非要挑一个的话,也许吉尔吉斯斯坦稍好一点。
之前读过刘子超《失落的卫星》,两相对照很有意思,刘更注重城市街头的交流与观察,法特兰凭借语言优势,走访了更多偏僻之地,即便是二人都有描写的主题(例如核爆试验场、咸海失业渔民、被赴俄务工丈夫抛弃的女人等),造访体验和书写侧重亦有差异,迥异的性别和文化背景赋予他们不同的观察视角和沟通渠道。本书似乎是根据2020英译本翻译,然后再请人据2014挪威语原版校对一番,诚意颇满。
世界的屁眼
译过。这本书是2020年居家时译的,那时候我以为新冠很快会过去,肯定有机会自己去中亚看看。过去两个多月再想起,已经觉得这是妄念。同是被苏联影响的国家,这里原本跟中亚就有许多可比较之处,如今更分不清谁比谁更荒诞。实际上,不去中亚,我见不到的是沙漠、赛马、大巴扎、马赛克装饰的伊斯兰学校,但是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刻意挑起的群体仇恨、众所周知的谎言与表演、窜逃无路的无望青年人,甚至人为制造的饥饿,过去两个多月,我统统都已经见到了。
挑这本书,是觉得自己对中亚或者现在流行的说法“内亚”了解太少了。只看过一点阿富汗新闻,玄奘的游记看了下没什么印象。希望书能给我一些稍微深入的概况。作者确实努力了。但即便她受过人类学训练,5个国家,几个月走下来,其实也是浮光掠影。写了一些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间有一些关于这些国家现代史的概述。其实写得也算有趣,但确实无法深入。一个问题是这个地区的民族国家构建尚未完成,还不稳定,动荡在所难免。对周边的影响难以估量。曾经在边疆爬山时,向导说那边就是哈萨克,没有明确的看得见的边界。边界在心中。内亚沟通欧亚的功能已经丧失,成为无人关心的角落。拥有天然气禀赋的国家,其出口,除了金钱,并未带来更积极的技术、文化因素。感觉蒙古反而好些?可能也差不多。5国与印度之间,还隔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没有直接交流
我看的是封面爆丑的挪威版。Fatland堆砌资料非常有一手,但看多了之后只觉得麻木甚至无趣。这就是她这类体力密集型作家的性格属性,也无可厚非。我最受不了的是Fatland书里弥漫的挪威人居高临下、自我感觉良好的傲慢凝视。后一本《边境》更明显,甚至让我感到她为人态度非常之entitled。意识形态非黑即白,读起来也觉得蛮幼稚的。她保持一年一本书,写来写去还是同一个模式操作不同的地域,写作技巧感觉也不是她努力的方向,本质上还是长篇的报刊文章。她最新的《高原》(Høyt)由于写喜马拉雅高原太生僻,直接扑街了。厚厚一大本,上市即打折,还是卖不动。刘子超哪怕不写游记写小说我也会好奇想买。但她一直吃俄罗斯的流量红利,难以产生读者粘性。如果她写完这本打住不写,我会给四星。但她之前在挪威太火了,虚高扣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