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古代民俗的封面

中国古代民俗

[日] 白川静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出版时间

2023-09-01

ISBN

9787556710959

评分

★★★★★
书籍介绍

日本重量级汉学家、“现代最后的硕学”白川静

多维度解读中国古代民俗,引你重返万物有灵的世界

从汉字与文学中,感受先民的爱与怖,产生跨越千年的共鸣

👀 编辑推荐

☼ 重量级汉学家白川静,引你重返万物有灵的古代世界

作者白川静因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汉字研究方面贡献卓越,荣获多项 大奖,有“汉学泰斗”“现代最后的硕学”的美誉。跟随他的分析,你会走进一个万物皆神奇的世界,感受到与中古、近代迥然不同的神异氛围:在遥远的古代,万 物有灵,语言亦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最早产生的诗歌——《诗经》实际上具有咒语的性质,诗篇的"兴"是一种唤起地灵的行为;采草、采薪、投果等寻常的民俗,却隐藏着预祝、振魂等更为深刻的意义……

☼ 想古人所想,感古人之情,全方面展示传统生活习俗

古人如何认识自然?如何认识生命?全书从对古人的出生、衣食、往来、恋爱、嫁娶、死葬、农业、狩猎、战争以及岁时记等诸多礼仪的探索之中,复原中华先民的生活状态与背景,展示其独特的精神面貌,深入分析先民的思维,呈现他们的爱与怖——原来梦可能是走向死亡的预感,原来歌咏树木繁茂是希望自然的生命力附于自己身上……民俗背后,我们将触碰到那炽热的愿望与深沉的情感,产生跨越漫漫千年的共鸣。

☼ 在中日文化比较视野内,一文一字之上再有创见

本书在介绍中日民俗学的概况基础上,采取适合中国民俗研究的方法——运用甲骨文、金文、卜辞、《诗经》、《楚辞》、乐府诗歌、岁时记、出土器物等材料,以及《日本书纪》、《古事记》、《万叶集》、各类风土记等日本古典文献,将中日民俗事实做对比分析。作者以敏锐的觉察、创造性的思维与深厚的学术积累,探讨中国古俗的起源与发展,比较其与日本古俗的共通点和差异性,引发我们无穷的想象与启悟。

☼ 献给广大读者的民俗文化普及读物,经典著作全新升级再版

本书全面阐述作者关于中国古代民俗的独到见解与研究方法,是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日本古代民俗不可错过的经典佳作。白川静学养深厚,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也注重推广汉字与中国文化,写作相关的普及性读物。此书便是一本写给广大读者的,普及民俗知识的读物。此次再版,译文进一步润色及优化,改正遗误、酌加注释;封面采用局部uv、刷银等工艺,富有质感,以期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古文字研究、歌谣等古代文学材料分析、中日民俗比较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祭神祝告等诸多方面,并发掘背后的民族特质与文化思想,从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民俗的基本内涵、起源与早期发展脉络。其中相应地介绍、吸取日本民俗学的成果,在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上均有探索。

👀 著者简介

白川静(1910—2006),日本著名汉学家、汉字学者,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立命馆大学白川静纪念东洋文字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因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汉字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文化勋章、勋二等瑞宝章、每日新闻出版文化特别奖、菊池宽奖、朝日奖等多项重要荣誉,在日本有“现代最后的硕学”的美誉。代表作有《字统》《字训》《字通》《汉字的世界》《诗经的世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化》《孔子传》等。

👀 译者简介

何乃英,1935 年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东方文学教学研究工作。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民俗学的方法
(一)我国的民俗学
(二)中国的民俗学
(三)古代文字与民俗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白川静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唐代韩退之的《进学解》评《左传》的记述为浮夸,即荒唐之言颇多。《左传》详细记述了鲁国年代记《春秋》中的事实关系,包含许多历史性的事实,在史实上较之《春秋》三传中的《春秋毅梁传》《春秋公羊传》远为详尽,作为今天考察春秋时期情况的资料当首推此书。但韩退之评论左氏浮夸,这恐怕是因为在其原材料之中包含许多古代语部所传承的故事性的东西。在《左传》的原材料之中,与现在《国语》所保存的各国语部所传承的有很多一致之处,而《国语》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是左氏所传承。而失明是瞽史的特点。在《国语》里有瞽史、神瞽、瞽史之记、瞽史记之类的名字,其传承者是失明的语部。《左传》的记述包含了大量由语部而来的材料,从儒家合理主义立场来看就会感到浮夸。《左传》的原材料还包含编辑时可利用的外交盟约文书
这么厉害的书竟然是日本人写的…
日本汉学家白川静这本书考察中国古代民俗的方法与现代民俗学研究有所区别,他更重视本民族固有体验的立场来说,对民俗的研究当以古代的民俗事实为最重要的对象。针对这类古代民俗,他通过甲骨文等古代文字的构造,研究古代人的生活和思维;通过《诗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歌谣诗篇的发想和表现,观察生活习俗的状态;而第三则是将由此得到的材料与日本古代的民俗事实加以对照和比较,从而发掘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特殊性。
题目不能算错 只是有点迷惑性 重点先秦 作者利用甲骨文 金文 纹饰等等 和诗经楚辞等歌谣结合阐发早期民俗 没有预备知识就不必读 受不了了 完全读不懂
绝版多年,终于又出了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