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比一百多年前进步了多少?
◉汇集葛兆光、张鸣、赵鼎新、许宏、罗新等17位重要历史学者
饱含关怀与忧思,启发所有关心中国未来的人
◉回首过去,思忖当下,
“古今之变”是对再造国家甚至自身“文明”的一种思考。
📖内容提要:
今天,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已不复古典之貌,但“现代中国”就是中国当下的模样吗?古典中国如何演化为现代中国?中国进入“现代”会遵循一种通用的演化路径,还是会变成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外?如果是例外,它又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不可避免?
围绕上述疑问与困惑,作者与十七位中外历史学者探讨了晚清以来的“现代”之路,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重新审视“古今之变”,思考中国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这些话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反复讨论,本书也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在充斥着悖论和扭曲的时代,在沉重历史包袱和美丽新世界的缠绕下,这些饱含关怀与忧思的访谈必将启发人们越过光怪陆离的表象,抵达更真实的历史与现实。
👍名家推荐:
比起正儿八经的学术论著,面对面的访谈更有意思。我向来认为,访谈的关键未必是回答问题的受访人,而往往是提出问题的采访人。好的采访人提出好问题,才能刺激或者逼出好答案。李礼试图通过“古今之变”来探究“现代中国的困惑”,并让人们从这些回答中,看到近年来这些历史学者内心的关怀和焦虑。
—— 葛兆光
一个史学大家,写得一手好文章不难,难的是谈出一串大见识。本书所采访的诸位中外名家,话题纵横上下千年,视野跨越东西南北,承多家史学之传统,领一个时代之风骚。每一篇读毕,都会让你反复回味,掩卷三思。你会相信,大学问是做出来的,也是谈出来的。
——许纪霖
📣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葛兆光、许纪霖诚意推荐!
◎聚焦近现代中国转型之路,汇集17位中外重要历史学家的深切思考。
◎《东方历史评论》《历史学人》执行主编李礼对话17位著名历史学家(按目录顺序):许宏、赵鼎新、许纪霖、佐藤慎一、杨奎松、谢泳、狭间直树、张鸣、黄克武、高全喜、施耐德、罗新、卢汉超、章清、马勇、梁治平、葛兆光。
◎本书访谈的学者不只限于历史学家,也包括考古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但话题集中于百年以前的晚清近代史:中国与西方,救亡与启蒙,问题与主义,激进与保守,传统与现代,宪政架构与党国体制,戊戌变法,太平天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共同构成所谓“古今之变”的主题,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历史评价,思考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洞见频出,警语不断。
◎关于“现代中国”的种种困惑和疑问,本书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也许我们唯一可确定的是,这些话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反复讨论,而这个时代的人也注定要背负不安,怀揣忧思,忐忑前行。但多位学者的不同视角和立场必将启发人们越过光怪陆离的表象,激发我们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层思考。
◎访谈不似正襟危坐的学术论著,其妙处在于不设门槛,能于问答之间轻松自然地呈现观点与态度,通俗易懂,但意味深长。
李礼,历史学者,博士,曾任多家媒体主编,《东方历史评论》、《历史学人》执行主编。著有《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求变者:回首与重访》等,编著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