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的封面

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陆支羽

出版时间

2017-09-01

ISBN

9787559408983

评分

★★★★★
书籍介绍
资深电影爱好者、著名影评人陆支羽,在这本书中精选23位世界经典导演及其代表作品,142部至爱的电影片单,带你一起体验电影带来的迷影人生。除了我们熟悉的杨德昌、蔡明亮等中国面孔导演,书中还包括伯格曼、阿巴斯、阿莫多瓦、今敏、法斯宾德、费里尼、小津安二郎、帕拉杰诺夫等外国经典导演。 书中还收录了对第5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的采访, First西宁青年影展最佳艺术探索奖《中邪》导演马凯采访,First西宁青年影展最佳影片《喜丧》导演张涛的采访。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马戏团,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的小丑,而电影给了我们再造幻想、重塑灵魂、直面自我的另一种可能。 陆支羽,资深影评人,电影从业者。自媒体“看电影看到死”主编及创始人,鲸鱼放映室联合创始人。第十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长期为《看电影》《电影世界》等各大媒体平台撰写影评、影展专题等。坚信“活着的影迷是未完成的电影史”。
目录
序言 Preface 雾这么大,你要去哪里
23位导演的吉光片羽 The 23 Legendary Directors in Film History
伯格曼: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阿巴斯: 大师的眼睛永远是睁开的
松本俊夫: 眩晕,从自戳双目开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拉屎的时候看的,灌水能力甘拜下风,言之无物。好奇心作祟,外加手贱点了几个五星评论的用户,为啥这帮打五星的用户都他妈被禁封了。还有平常作者豆瓣里对电影评价基本都是2-3星,是眼光太高还是你成功的规避了所有的经典电影…后来撕了一页擦了屁股…
1/额,给普通影迷普及一下电影知识还行,给专业看就没啥意思了,全是片儿汤,和贾晓伟写的书评很像,没有干货,也没有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凑活翻翻吧。2/陆先生热爱电影的精神值得肯定。3/书的质量及印刷都不错。4/小丑的眼泪和小丑,马戏团的眼泪有什么区别?
此君的影评水平真的就是流水账,号称梳理世影史中影史,大部分短评看了有种反胃感而且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几乎就是剧情和其他点评东拼西凑出来的。这种人在豆瓣粉丝这么多,只能说大部分人真的太好骗了。。另外,写的书这个水平,自己却打了五星,也不知道这位大V是真的就这点水平还是想刷分多卖点
书本身就想给二星,但不幸看到了作者的第一条书评,真是恶心到我了!如今出书的门槛就这么低么?
随笔
正如作者所说的,任何一个导演拎出来,都可以大书特书,所以描写的难免太片面。适合当一个观影大纲来看。
1、全书介绍了23位古今中外的导演,每位导演只用了十页左右篇幅,所以没办法讲得很细致; 2、知名影评人陆支羽的第一本书,但如果你期望在书中看到一些精彩的评论,那么你可能会失望。不过这本书为我们如何去欣赏这些导演,提供了一个角度,并非毫无价值; 3、最后的片单列举了146部电影,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附录的书单一样,是值得一个影迷查缺补漏的,如果推荐的每部电影后面能跟一句短评就更好了; 4、赞美导演时往往用太华丽的词句,还用了不少篇幅来感慨每位导演或演员的离世,容易让人感到矫情、空洞; 4、我自以为看过不少电影,可书中提到的片子我八成都没看过,观影之路还长得很呐; 5、末尾有三份独家私人专访,分别是《八月》的导演张大磊、《喜丧》的导演张涛和《中邪》的导演马凯,马凯特别有意思,给我印象很深!
一些很私人的东西摆到台面上之后就显得无比矫情。
最近在做一个类似的电子书(自己的豆瓣标记),瞅了瞅这书收获了不少反面案例,就我自己来说,第一不要到处引各种干巴巴的资料加上一些影像之外的八卦,尽量写些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当时的心境,以后自己看起来也有东西好回味。当然这本书这么做是有必要的。第二是作者的写作能力相当一般,自己创作的内容感觉没有表达出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是自说自话居多,像那种十几二十年前的游记散文集……这个毛病我应该不会犯,因为我根本不写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而且写任何评论我都是自己的思考多别人那抄的少。另外,里头有好些私人口味但不重要的导演,但是库布里克,黑泽明之类的居然没有……总之,虽然作者写书劳苦功高,但有种刷片快而不精的感觉,像那种一天刷一两百道几米多维奇的人,还是引以为戒吧。 @2020-11-29 00:25:53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