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魂断威尼斯的封面

魂断威尼斯

[德] 托马斯·曼

出版时间

2017-12-01

ISBN

978755941221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魂断威尼斯》是托马斯·曼著名的中篇作品,1912年在德国出版,作品蔓延着古希腊埃斯库罗斯式的古典悲剧精神,描述一位文学家在威尼斯邂逅波兰少年后骤然爆发的激情,他的理性、尊严与知识,在对美和情感的追求中被击溃。

作家阿申巴赫对于长年刻苦严谨的写作生涯忽生倦怠,一次与旅人的眼神交汇,勾起了他前往威尼斯度假的想法。在那里,他邂逅了俊美如希腊雕像般的十四岁波兰少年达秋,从此深陷恋慕之中,无法自拔。

为了多看这位美少年一眼,他一步也不愿意离开这座被瘟疫笼罩的城市。这种气氛呼应了阿申巴赫内心的秘密,滋长了他的激情。他的理智与疯狂爱恋在矛盾中共存,使他在心中展开对于这种情感的对话和思考。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

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小说家和散文家,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出生于德国北部卢卑克城一家望族。著有长篇小说《魔山》《布登勃洛克一家》和中篇小说《魂断威尼斯》《特利斯坦》等。

目录
导读 百年痴迷 纪大伟
魂断威尼斯 姬健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姬健梅译的威尼斯,傅惟慈译的特里斯坦,真好。
读的时候,对面老哥一直啪啪响的鼠标和键盘搞得融入不进故事的情绪里,所以体验不算很好。 死于威尼斯这个故事挺依赖沉浸和感受的,恍恍惚惚地读完了只记得明亮的海滩和老艺术家的窥视,以及最后痛苦的死。 不过特利斯坦这篇倒挺有意思的,史频奈儿这个人物我怎么读出了点对文青的讽刺,热爱美的事物对庸碌众人极其不屑,然而其本人却怯懦又畏缩,和克罗特杨的争辩真是卑微又好笑。 一味追求美学与哲学这些形而上的东西,而妄图脱离物质性的现实,其实真不见得能更接近所谓的'真理'和'本质',反倒显得很滑稽。
封面是伯恩•安德森世界第一美少年的容颜。美,只是这书为何越看越绞痛,配上戳爷的The fault in our starts 更痛,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明明都是甜的。最终,他怀着无以名状的渴望,死在了威尼斯。
翻译有点涩
21.07非常好,是盛名之下情理之中的那种好。在不接触任何西方文学意象解读之前,单单贯穿全书的那种窥视镜头,就能把人攥得很紧。与洛丽塔不同,达秋本身是一种全无情色意味的美的化身,而其所代表的至高形式的美,却只有通过晦暗不明的窥视才能抵达。这是不得已的情色对不自知的圣洁的渴慕,艺术的张力就在此两极间紧绷至最后的覆灭。特利斯坦则全出乎意料之外,乍见之欢,更有酣畅淋漓之感。此篇讽刺味道更浓,是托马斯曼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如说威尼斯篇作者对作家形象还保有一点悲悯之情,至此则只剩笑叹。史频奈尔和克罗特扬的对骂看得人凝神屏气,我们对他人的批判总是入骨真诚。可是一个软弱虚无是真,另一个泼皮无赖也是真。到最后,就只好真小人继续在泥塘里欢腾打滚,而伪君子继续撑持一个「有意掩饰自己精神上仓皇逃遁的人所惯有的姿态」
诗人必须死
邢亚文译版,没有疯狂的爱恋,只有对少年容颜的克制痴恋
微信读书上看的那一版本没找到。读完感想是文字很美,能学到不少描写的句子()
托马斯•曼从此在我这里贴上了神化美的标签,正如第二个中篇里,史频奈尔对克罗特扬先生所说的,“我讨厌您,讨厌您和您的孩子,正像我讨厌生活,讨厌您所代表的那庸俗,可笑,却高唱凯歌的生活一样。它是美的永恒的对立面,是美的死敌。”无论是魂断威尼斯还是特里斯坦,都表现出作家对于美的偏执的追求,有点陷入艺术家的意淫了。我不喜欢这样的。
希腊神话;柏拉图《斐德若篇》;不可靠叙述(两者的眼神交流);道德与美感;瘟疫、衰老与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