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到灯塔去的封面

到灯塔去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出版时间

2021-07-01

ISBN

9787559459442

评分

★★★★★
书籍介绍
小说以“到灯塔去”贯穿全书,描写了拉姆塞一家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伍尔夫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把人类的情感波动如实转化成文字,探讨在混乱、无常、易逝的生活中,如何寻找自我与永恒。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25—1941.3.28),188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897年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希腊文和历史;1904年迁居布鲁姆斯伯里戈登广场46号;同年12月14日,初次在《卫报》上发表一篇未署名的书评;1905年开始在戈登广场46号举办“星期四之夜”;1910年为女性投票权运动做志愿工作;1912年和伦纳德·伍尔夫结婚;1915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出版;1917年和伦纳德·伍尔夫创立霍加斯出版社;1925年《普通读者》《达洛维夫人》出版;1927年《到灯塔去》出版,次年获法国费米娜奖;1928年10月在剑桥大学先后两次演讲;1929年《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出版;1931年《海浪》出版;1941年身体状况恶化,于3月28日投河自尽。 译者:张羽佳,毕业于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数字文化专业,现为专业译者、新闻媒体自由职业者。
目录
彩插
Part One 第一部 窗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拙劣的诗歌在她面前应该羞愧。她从开头到结尾用诗歌写就。她的存在确证了语言可以行走至画面不可到达的深处。神明的呢喃。
生活是无力的挣扎
五颗星星首先打给不眠不休的读完这本书的我自己。这本书实在太难读,经常读着读着就不知道在说啥,然后重读,读明白说啥了,又不明白想表达啥。这是一本几乎没有情节的书,好像写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都没写。读她会头晕脑胀,身心俱疲。 但是,却不舍得放弃。我从没读过这么细腻的书,里面有大段大段的不知哪来的心理活动。我经常边读边想,她写的可真美,她是怎么写出这么多我感受过,但又从没有人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文字的呢…书写的这么模糊和零散,读起来这么耗费心智脑力和时间,可是却如此的令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好像只有12年读的《自由》和16年读的《斯通纳》能有类似的、直击心灵的阅读感受。而他们表达的,好像又都是同一主题: We perished, each alone. 满分献给Virginia Woolf。
全书主题模糊,力求语言优美、意象多义,囊括女性主义、男性与女性、战争、生存与消亡,拉姆塞夫人读诗一节最为触动人心。然而太多描写,太少叙述,意涵之丰富与老塔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文学则力量不足,略显臃肿。看到一条短评说福克纳太烂,伍尔夫应教教他意识流的写法,本人大为吃惊,二者之差不说云泥之别,至少高下立判,福克纳的哪本书能不胜过灯塔?
“我们各自灭亡,孤独地 但我曾卷入更加汹涌的海浪 被更深的深渊所吞没” 在深夜读可以感受到五感被打开 所谓跟的上的来 从A到Z总有人可以走到Z
精准抓住了多种个人的思绪、情绪和互动,并兼得对社会气氛的观察和诗意、新意的语言。英文惊为天人
很难读,但书里那些描述性的语言真的很美。
第一部分中后段突然领悟到意识流的好看了。或许是伍尔夫的好看。
补短评。大连✈️上海,&某个睡前。很美的一本书,只是我不喜欢,我的问题。
喜欢意识流的作品,伍尔夫的文字仿佛是带你游历一场梦,飘飘乎的读完了这本书,书中描绘的场景在脑内不断回闪绽放。但是描写的感情又是那么真挚而真实,仿佛看穿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