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快乐的死的封面

快乐的死

[法] 阿尔贝·加缪

出版时间

2022-05-01

ISBN

9787559464385

评分

★★★★★
书籍介绍
公司小职员梅尔索日复一日做着无聊的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孤独、虚无,对整个世界都提不起兴趣。 精心设计一场谋杀后,他获得了巨额财富,得以逃离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有钱有自由。开始四处旅行、游历…… 有钱能快乐吗?有时间能快乐吗?有情人和爱能快乐吗?如何才能真正感受到自我的满足和快乐?梅尔索在旅途中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探索活着的乐趣…… 本书是诺奖得主加缪24岁创作的小说处女作。加缪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和“荒诞感”体验作为素材塑造了主人公梅尔索,是其对人生意义的初步探索。加缪终其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可以在《快乐的死》里找到发端与答案!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作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小城,从小就在贝尔库的贫民区尝尽了生活的艰辛。1936年,他因肺结核复发失去大学任教资格。1937年,他的一段婚姻破裂,饱含理想主义热情的剧团演出也处处遇冷…… 24岁的加缪陷入前所未有的虚无和孤独中,他开始动笔把自己真实的生命痕迹和“荒诞感”作为素材写进小说。1938年,这本《快乐的死》完稿,作为加缪的小说处女作,书中几乎涵盖了他终其一生创作和思考的关键词,也是他“荒诞哲学”的发端。后来,加缪在此基础上重新构思,完成了《局外人》。 1942年,他凭借《局外人》一举成名。1957年,他因“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在被异化的世界中的孤独感,以及世界的荒诞性,但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直面荒诞,并在荒诞中奋起反抗,这一思想使他成为二战后欧洲乃至全世界几代青年的“精神导师”。 译者:金祎,新锐法语译者,巴黎索邦大学政治哲学系博士生,译有《局外人》《小王子》《海底两万里》等。
目录
第一部分 自然死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索然无味,或许是因为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故觉得很傻。
加缪在24岁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了,想想我的24岁还活得浑浑噩噩,混日子。这就是差距啊!加缪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有质量的快乐,这需要足够的钱,健康的身体,大把的时间,充分的自由,同时具备这几点不容易。
腰封的广告语做得非常好: 24岁的我对整个世界都提不起兴趣,和24岁的加缪一模一样; 年轻版《局外人》; 诺奖得主加缪小说处女座作 …… 然而真正读来却不是那么理想,准确来说是不如期望。因为我本想就这本加缪的处女作进入加缪的哲学世界。比如小说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和略显奇怪的人物故事叙述,都让人读起来不太适应。 但仍然要说,书中的主题和揭示的现象是非常出色的! 加缪生前对这本书是匿而不发的。 另,在微信读书读完。
虽然探索生命的意义值得尊敬,但是对结论不敢苟同
◆这可能是加缪最具生活哲学的一本小说,陌生的真心、习惯造就磨钝的力量、熬完一生、彼此取悦、钱换时间。 [阅读加缪:加缪的不安,让我们心安。 明知世界的荒诞,仍要去热烈地拥抱它,去义无反顾地生活,去尽其所能地为所当为,去创造我们自身的价值,因为,攀登峰顶、反抗命运的本身足以照亮心灵。 他的人生每天就这样在咖啡味和柏油味之间摇摆,与他自身的存在和他所有的兴趣脱节了,也远离了他自己陌生的真心]
不要只等着男人来给你人生。太多女人就是错在这一点。要学会只指望你自己。
吐槽一下这一版最后那个读客图文解读,有几张图是类似采访加缪的形式,说内容改编整理自他的几部作品诞生我看着真的怪难受的。莫名其妙。
《快乐的死》:我现在24岁,我现在很虚无,我现在很孤独,我跟加缪好像。唯一的区别是,我只是这个世界的一粒尘土,无足轻重。只有父母兄弟把你看的最重,只有好的家人才认可你,其他人真的没有那么关心你,你有利用价值才会想起你,没有就不会搭理你,就是这样,除了亲人,其他人真就漠不关心。我也希望以后我能够快乐的死,但前提是活着的人生要一直保持快乐的心态。
“人的错误就在于以为必须选择,必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为快乐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