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印度佛教史的封面

印度佛教史

[日] 平川彰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559621535

评分

★★★★★
书籍介绍
“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 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平川彰(1915-2002),日本爱知县人,著名佛教研究学者。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梵文学科,专攻印度哲学与佛教学。后致力于原始佛教、阿毗达磨佛教、大乘佛教、戒律的研究。历任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国际佛教学大学院等校教授,1993年成为日本最高学术机关—学士院会员。平川彰先生在1959年以《律藏的研究》一书获文学博士学位。他的其他主要著作包括《原始佛教的研究》《初期大乘佛教的研究》《大乘起信论》《印度、中国、日本佛教通史》《印度佛教史》等多种著述、译作和论文,有《平川彰著作集》(全17卷)行世。
目录
序一 平川彰及其《印度佛教史》
序二 鉴往知来,学习佛陀的人间关怀 溯源穷流,发挥菩萨之人本精神
自序
译者序
缩写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从原始佛教部分到后期大乘部分,可谓众多印度佛教史之中的翘楚,最后秘密佛教部分有些戛然而止,略有不足,限于年代研究。但是不失为印度佛教历史的伟大著作。向每位佛教徒,佛学研究专业人员推荐!
这几乎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史书之一,一气呵成!将佛教发展、重要的人物与历史的前进,教义的演变编织在一起,脉络清晰,阅读过程中,时长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想想以前自己在慈宁宫雕塑馆的那些讲解词,实在太入门也太多不准确的地方了。如果现在再给我机会去讲,相信能梳理出一篇脉络更加清晰的讲解词。
台湾学者蓝吉富在该书序言中将佛学研究分为信仰式研究和学术式研究,相比于目前汉传佛学界的学术失范现状,平川彰的这本纯学术著作显得尤为可贵。虽然是七十年代面世的著作,但作为佛学入门级书籍足矣。平川彰按照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秘密佛教的时间线进行叙述,并且梳理了当时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此书也算是平川彰的学术研究大纲,几乎每一段时期都有相应的专著,尤其是对大乘佛教的起源提出了“佛塔集团说”的创见。
此书对佛学所涉无多的读者而言其实并不友好。根据《校对者记》,原来原版著作均用现代日语,而庄昆木译成中文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传统中国佛学的词汇和句法,这就使本书反倒比原版更不易为普通读者所理解。更何况印度人名地名纷繁,佛经典籍浩瀚,对普通读者而言非常陌生,各类名目纷至沓来简直令人头晕目眩,因此要从此版本的《印度佛教史》来窥知印度佛教之面目,对外行人来讲恐怕仅能获得一些零星印象。我的体会是,佛教乃认识论之学,要脱离苦讹,就要在修行中不断辨识各类错误的虚幻的认识,获得正确的真实的认识,以此方得涅槃。
可以说是对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教派的主张和演变都有非常相信的介绍了。唯一的缺点就是,毕竟佛教的专业词汇太多,而对佛教了解不深者,容易迷失在各种词汇之中。如果有本书常用词汇的汇总和解释,就更完美了。不适合作为通识读本,定位大概是实用型资料书,在需要用到相关知识的时候查阅会更好。
一百分💯
自以为懂一些,然而......开卷有益
自性清净心
宣传语言不符实,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友好,其中有很多历史细节以及具体年代的考据,且复杂的人名地名、术语词汇层出,学者的严谨细致反而会让初学者迷失方向。但总还是一窥了佛教体系的庞大与芜杂,对印度佛教的源起与裂变以及各个时期的理念特征有了大致的框架。而在原始佛教一章中,从佛陀对于他人论难的沉默,以及百年后皈依佛教的阿育王对所有宗教的等同而视,便可预测其后佛教的式微与主体性丧失实属必然。
非常棒的一本印度佛教史,看完以后有大体脉络了,只是专有名词很多,对外行读者不是很友好。还会多读几遍的。“庄译本即体现了这种追求,比如日文非常平常的“分かる”,英译understand,中译成为“了知”;“見る”,英译watch,see,中译成了“谛观”,我觉得这是人为地增加理解的困难,且与原书宗旨相悖。但译者风格如此,校译的时候也没有太多改动,在此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