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的封面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李长之

出版时间

2019-03-01

ISBN

9787559626202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愈发多元。然而,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审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一书,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带领我们走进中国画的殿堂,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李长之,山东利津人,是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张东荪、金岳霖、冯友兰等名师。他著作颇丰,包括《孔子的故事》、《鲁迅批判》、《苦雾集》、《梦雨集》、《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迎中国的文艺复兴》等,作品广泛涉及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
推荐理由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一书深入解析了中国画论的理论体系和艺术特质,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评价。书中不仅呈现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如壮美性、士大夫精神、笔墨运用等,还探讨了艺术与自然、生活、道德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中国绘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欣赏中国画艺术、或者对艺术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艺术专业学生和研究者
对中国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归结都是壮美性
一 导言
二 中国绘画上之主观问题
三 中国绘画上之对象问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觉得论述方法很奇怪,归纳中国画的特点有男性的 老年的 士大夫的三样。因为康德举例崇高相对于优美是男性的;相对于年轻的直观的优美是老年的;崇高是理性的,士大夫的也是理性的,所以崇高是士大夫的。 对于中国画的特点归纳很好,但是和康德理论的结合有不太对劲的地方。这三点是崇高理论的具象化方面,然后因为中国画具有这三点,中国画就能和崇高审美等同了吗?a有b,c也有b,a=c吗? 不过作者也说中国画历来有优美壮美之争。以前崇高翻译成壮美,难免受日常语言体系干扰,崇高的审美体验其实不应该有美的成分,那是一种超越、一种臣服啊。 本文是为毕业而做,或许多多少少有迎合先生而中西结合的嫌疑。但是作为26岁时的毕业论文还是相当优秀的!引用很广,不过涉及到论语的那个部分,几个材料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仿佛凑字数……
之前对作者不够了解,看到书前有梁实秋的评论文章,才知道这是一本民国时期作品。而且,本书还是作者“不务正业”的产物,他本身专业是哲学,却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史,颇有心得,以不到30岁的年龄写成此书,颇令人感慨其才华。本书只有区区几万字,却是对于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高度浓缩与概括。当时正值西学流行时期,作者也以西方理论对中国绘画特点进行总结,且结论明确,一目了然。关于中国画“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归结是壮美的”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一分析,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人言论来加以印证,具有较强说服力。其中有些观点虽然让人感觉失落,但到今日看来倒是也具有一定的预言性。本书全彩印刷,附有大量古代名画插图,但图像质量一般,且未与文字紧密结合,是个遗憾……
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中国山水画,值得一读。
概括精确,论述瑕疵
李长之真是非常有才情呀,读了一些传统画论梳理的文章,看到李氏之文,眼前一亮,大体是从康德的立场与眼光来看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将中国绘画分为主观问题、对象问题、用具问题、一般的艺术问题四部分,重点读了用具部分,很有启发。他将中国绘画归为壮美的、士大夫的、男性的美学,似乎书法也如此,女性是被遮蔽的存在,女性审美也是失语的。据说这是李氏的课堂作业,真的是才情迸发,缺点是语言口语化,啰嗦。
康德汉化不丢脸,主观、对象和用具三个层面也不丢脸,丢脸的是壮美套一切却从不讲清楚理论渊源,很多论断下得太武断。不过可能老派一点的都有这个问题。
观点不错,缺乏论证,或是论证不严谨。
李长之大学毕业论文,广博精祥,有才情有激情。从主观、对象、用具三个角度论述中国画(宋元为主)是反对女性审美的,它是“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终其为壮美(与优美对立)”特点,认为中国画里艺术和美学实践是统一的,没有哪一个国家赶得上,只可惜在宋元就极尽巅峰到末途了。用德国古典美学理论观照中国画论体系:主要是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体系的-哲学的”、“历史的-实用的”处理材料方法,并用康德对艺术的要求:幻想、理解、精神、有味来对应气韵生动,并且极力赞赏张彦远。(努力往西方美学理论上靠个人感觉略牵强)
草草翻阅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