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饥饿帝国的封面

饥饿帝国

(英)莉齐·克林汉姆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559626691

评分

★★★★★

标签

美食

书籍介绍

《饥饿帝国》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入点,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变成茶叶、美国人如何成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人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从十六世纪至今,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经贸发展、物种迁移、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今天我们吃的每一餐仍然包含着帝国的味道。从远东到新大陆,从鳕鱼、牛肉到香料、茶和糖,帝国利用全球的可食用资源,使英国民众得以告别贫穷、单调、绝望的滋味,迎来食物丰腴的年代。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食物与其他历史资料一样,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明进程和社会思潮。本书不仅展现了大英帝国殖民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英国的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现代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坦途。

媒体评论:

这本书由一丝不苟的历史研究作为支撑,以食物为主线巧妙地叙述了英国复杂甚至混乱的国际关系,为这一古老的话题注入活力。——《卫报》

书里所展示的是一段贸易、交流、土地掠夺、农业创新和经济变革的历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历史有着惊人的联系。——《金融时报》

作者用食物与帝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了食物如何成为大英帝国至关重要的驱动力。它向我们展示了食物的强大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华尔街日报》

英国对于食物的需求,使得它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小。有时,了解历史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胃。——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有许多因素推动了英国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对世界霸权的追求,但你一定想不到食物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周刊》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一条改变帝国的鱼——纽芬兰的腌鳕鱼贸易如何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础
第二章 从种植到游牧——英国如何把爱尔兰打造成为供给贸易的中心,满足崛起的帝国的需要
第三章 家庭农场的转变——英国人是如何追逐自耕农的梦想但最终被迫妥协的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近几年世界史研究很流行,这本书从食物切入,串起了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史,引证资料详实,每一章的故事也很有趣,配图有历史研究价值,是一部趣味与学理兼具的历史读物。
非常不赞同将鸦片等同于茶叶及糖。如果鸦片对人的影响只有茶叶和糖那样,为何外国人不自己享用!作者这种粉饰鸦片战争的说法令人厌恶
看这种原始积累时期的拓荒故事总有种蓬勃之感,虽然背后都是被殖民的血与泪。食物这个主题也非常亲近生活。鸦片一段很出乎意料。英国老公喝加糖的茶来恢复体力,中国纤夫吸食鸦片来纾解疲劳,现代人靠奶茶来续命。
主题很好,但写的很浅,另外翻译的水平很低,有大量低级错误
这本书真的蛮有意思的,从来没有想过还能从吃的角度去回溯历史节点,但转念一想,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获取食物都是生存的第一要旨。 但是,这本书除了吃的,其他的也的确没有什么更多的信息了。 翻来翻去,倒是记下来几个不错的菜谱....
你问过什么叫帝国主义?看看你手里的餐盘就知道了。帝国主义的扩张和侵略总是伴随着文化输出尤其是饮食文化,甚至为了一口吃的都可以成为扩张的动机。15世纪为了鳕鱼,在纽芬兰投资建厂,进而推动航海的发展,掌握了洋流和季风的知识;16世纪文明国度英格兰改造游牧的爱尔兰;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新英格兰反倒吃饱喝足;17世纪蔗糖男爵促进了蔗糖的生产,蔗糖经济催生奴隶贸易;东方的胡椒、茶等贸易促进英国建立海上贸易网,下午茶文化成为文明的象征;18世纪殖民地食物带来消费革命,食品工业满足海军需求,朗姆酒馆推动美国独立;19世纪为扭转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倾销鸦片,移民向殖民地输出饮食文化;《谷物法》的取消使英国人口爆发,催生印度大饥荒;二战期间英帝国全球殖民地向英国本土源源不断的供应战略物资和食品。
历史与美食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物的需求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樊登
从这本书可以看到英国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殖民掠夺行为感到内疚,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在拯救那些被落后文明霸占的土地。甚至觉得中国政府在鸦片问题上过于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