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的封面

东西之道:《道德经》与西方哲学

[德]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

出版时间

2018-10-01

ISBN

9787559626745

评分

★★★★★
书籍介绍
千百年来,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始终令东西方读者感到痴迷与困惑。虽然它提供了一系列内含丰富的哲学见解,如强生之道、无为而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但其内容与结构依然晦涩难读。 德国汉学家梅勒受网络思维启发,创立了“超文本”的阅读方式,对《道德经》八十一章进行了清晰连贯的分析,从十大主题探索了其中的重重意象,帮我们清楚地理解和欣赏老子哲学。 梅勒通过东西哲学对比,梳理了阴和阳、道和德的核心概念,还有人性、道德、欲望、宇宙、情感、时间、生死等意象,而且他总结了道家在政治和战争中的独特理念,即“战争与和平”的哲学。 【编辑推荐】 ★ 超文本解读,在互联网时代读《道德经》的新尝试。借用网络思维,助我们欣赏和理解道家哲学。 ★ 十大主题,涵盖道德经哲学意象的方方面面。包括阴阳、道德等关键概念,还有人性、道德、欲望、宇宙、情感、时间、生死、战争与和平等内容。 ★ 既是汉学家比较东西方哲学的重要成果,也是道家哲学的通俗导读。作者师承汉学大师陶德文(Rolf Trauzettel),在他们眼中,东方的道家哲学与西方几千年哲学宗教、人文主义传统有何相似与不同? ★ 东方哲学思维,正以独特的魅力征服西方学界。随着中国在21世纪的复兴,在哲学上解读道德经和其他中国经典,也要抛弃西方话语,以它们本身语汇来解读。 ★ 站在德国人角度反思战争,作者领悟到道家2500年前总结的“战争与和平的哲学”。 ★ 《道德经》不仅包含宇宙生成的奥秘,还弥补了现代政治、企业管理的不足,帮助我们重新找到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1964年生于德国,汉学家,师从波恩学派大师陶德文(罗尔夫·特劳策特尔),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曾任教加拿大克鲁克大学哲学系,后任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道德之愚》。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 如何阅读《道德经》
第二章 性之道
第三章 阴阳、气与道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圣王”和统治者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应该不包含任何政治手段(无为),他应该是无政府下的一个楷模形象。老子的设想实际与当今已完全无关了,如果“圣王”是人类的最佳治理方案,那也早在2千多年就错过了。
作者是很推崇道家思想的,其论述也启发了我思考道家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道家哲学以自然哲学为主;而西方哲学以伦理哲学为主,而侧重的不同源于对人在自然中的不同定位。道家认为万物(包括人)平等,而天高于万物,因此人需服从于天,探究天道就成了主要;西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哲学也以人为本。这种区别导致2种哲学具有不同的倾向,各有优缺。道家对自然的认识更客观,但轻视人而态度消极;西方更主观而积极。 在我看来,2种哲学都有一个不恰当的设定,即自然和人应该是从属关系,但事实是人是自然不断发展的产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牛顿的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人类的哲学中,人的地位理所应当高于自然,但没有自然哲学坚实的基础,伦理哲学看不了太远。
古老的智慧必须配以现代的解读,才有实践力。
挺扯淡的。。。评分虚高还是翻译太烂?
我是真的不懂四星的評價是怎麼得出來的⋯我不說通篇西方作者如何理解道德經是否準確和合適,但起碼中國出版社和出版責任編輯難道不應該審慎一點麼⋯書本確實有一些可取之處,但是通篇這種東西方的強制碰撞我是十分不能理解⋯
将《老子》视为一个超文本,相互联系的意向网分享相似的结构,这种结构揭示了相似的特征和功用。作者认为《老子》中不存在超验性,由先于性的德之模型导向非人性的圣王,这一同构形成了非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
阐释之外 核心洞见在: 道法自然者 自创生(autopoietic)也 故人何异刍狗 万物归于自创生之道 顺其自然可矣. 而法自然 必恶创造 老子五千言 一句以蔽之 否定人之能动性 后之法古守旧 源头即在于此. 余所思者 "自然"皆真乎? 格存在之物定能致真理之知邪? 以"逻辑"考之 自然亦非尽理也 异乎绝对理性之辨 东西之道殊异所在. 又 作者读老子之法 在对文本内"任意顺序"意象之读解集合 可以攻玉
像超链接一样阅读《道德经》,好办法。
写得凑合,翻译得也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