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摩灭之赋的封面

摩灭之赋

[日] 四方田犬彦

出版时间

2020-01-01

ISBN

978755963787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摩灭之赋》中,作者以摩灭现象为切入点,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脆弱、时间的无情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古老石碑上的文字消逝,到佛像、遗址的消亡,再到记忆的可靠性,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剖析,揭示了物质与精神在时间面前的脆弱性,以及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认知。
作者简介
四方田犬彦,日本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电影研究者、随笔作家及诗人。出生于195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宗教学专业,后专攻比较文学。他涉猎广泛,专注于比较文学、电影、漫画、戏剧、都市文化等领域。曾获多个奖项,出版著作140余部。译者蕾克,北京人,精通日本文化和艺术美学,现居东京,曾为多家杂志撰稿,翻译有多部作品。
推荐理由
《摩灭之赋》是一部深入探讨“摩灭”现象的哲学和文化作品,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物质与精神的消逝,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提出了关于记忆、时间、信仰、审美等多维度的思考。这本书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深刻见解,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哲学知识。
适合哪些人读
对哲学、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对生命、时间、记忆等主题有所思考的读者
希望拓宽视野、提升人生感悟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读《摩灭之赋》,惊心,亦惊艳。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的失败,人造物(文学、艺术、历史、生命、词语等)的失败,时间磨平一切,随即时间也永远消逝在永恒的无之中。凡可名可物可状的,在消褪的记忆中互相交融,慢慢散去——“深入,再深入,随之我变得单纯。我使用褴褛的隐喻,那是玄冥的真实。就像星如眼,死如眠”——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接受各种失败。其中固然包括自然的衰老,自身的泯灭,肢体的残缺,事物的消亡;甚至还包括一粒糖的融化,影像的侵蚀,以及沧海桑田,未烬的余灰还在,只是换了人间。从帕斯卡“人是一茎会思想的芦苇”到舒尔茨所说“物质是宇宙中最消极、最无防备的所在”,其中泽庵和尚又说:天地自然,是人眼看不见的巨大石磨,我们的身体,是磨盘缝隙里的短暂实在。——时间万物唯始终奥妙难言,最终趋于沉默,我宁愿无话可说。
身在缓慢的衰亡途中,自是一种喜悦。或者说,形态的记忆逐渐淡忘消失,亦带来喜悦。
前几天读完后,摸索着封面,想着这本书也将与我一同衰朽老去,不仅有些感慨。这是一组以摩灭为主题的散文集,所谓摩灭,我觉得并非物哀,而是在时间的漫长侵蚀下,不知不觉从完整到溃败,乃至湮灭、空无的过程,犹如用手摩挲一块巨石直至巨石消失。作者从中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小到磨刀石,大到吴哥窟。虽然诸篇散文的主题是一样的,但并不觉枯燥,因为作者笔触动人,娓娓道来,像和你同行一边走一边叹息的旅人。写得最好的我觉得是《序》,把摩灭从可触摸的物质,引申到了记忆的衰减、古代诗歌变为残篇等非物质的领域,很值得玩味。。至于我,几天前还读了那本《老年实用手册》,现在有一种每天都会死去一次的感觉了。
海浪摩灭贝壳,风雨摩灭神佛,时间摩灭记忆,至于人,四方田犬彦说:“与其说人耗尽了一生,不如说是一生把人用光了。”人的绝望和欲望不值一提,虚空没有尽头,不如把性命交给时间之手,缓缓摩灭。
需要一个掉书袋系列书单,这本是“掉书袋中级进阶”
一般
牵强,刻奇造作到恶心(在独立书店/咖啡馆读不会买的书其之几)
将摩灭瞬间的触感呈现得细腻慑人,如同不定形的宇宙的存在
衰退美学 (想要这个译者翻译的所有书!)
从无首雕像、牙齿、糖果和砥石等物消磨的主题展开,延伸出文学、历史、艺术等小品,升华到日本文化的物哀及擅于隐喻的哲学思想。一句话很贴合其主题:浪漫主义者歌颂黄昏前,黄昏并不存在。 四星因为第二辑相对随笔更加凌乱,大篇幅介绍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倒是让人印象深刻,但多半有些为了升华主题而强行接上的感觉,反而违背了其“余白”的意境。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