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知的封面
书籍介绍
无知从何而来?无知何时对我们有益,何时有害?无知在社会互动、群体关系、制度和法律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无知在哪些情境下可以算是一种美德?我们如何能够利用无知来学习、发现和创造? 澳大利亚知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就“无知”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授课。在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MOOC平台edX上,这门课程获得了来自众多的关注和赞誉。无知关乎每一个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中,无知同样无处不在。本书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看待无知,如何处理无知。两位作者指出:每个人都需要无知,否则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每个人都可以善用无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掌握主动权。不管你在哪一个领域学习或工作,这本书都将为你带来收获。 迈克·詹姆斯·史密斯(Michael Smithso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学研究学院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是有关无知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关注在无知与不确定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判断和决策,以及社会科学的统计方法与模糊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现已出版6本学术著作,其他作品包括140多篇被引用的期刊文章。 加布里尔·巴默(Gabriele Bammer),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健康研究院教授,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公共政策研究员,曾在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担任过访问教职。
目录
序言
01 无知是什么
我们比我们以为的更无知
我们如何看待无知
对无知的有效思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3.5,不是特别能读下去,看到2/3的时候放弃了
模糊性问题的部分对你而言,如一剂良药
无知和知道互为台阶。我们人类天生就是一种因果动物,我们会本能地为这个世界建立起一套因果关系,在孤立的信息之间,建立起连续性。
什么叫常识?它的本质,其实是被封装的二手知识。也就是,把那些前人发现的知识,封装在一个极其简洁的结论里。它的好处是,我们不必亲自校验每个知识,传播的效率提高了。
得到听书: 1. 无知到底是怎么来的?从某种程度看,无知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首先,它跟知识之间,互为容器。这就导致,一旦一个知识产生,必定会引发更多的,值得探索的问题。其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为了增加知识传播的效率,为了避免某些风险,或者出于某种利益动机,这些目的都会有意无意地创造无知。 2. 应该怎么完善自己的信息观?我们说了三个建议。首先,你不能只观察某个孤立的信息,你要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其次,这个联系不能过度,要避免赌徒谬误。最后,面对那些不了解的领域,我们也许无法成为专家,但至少,我们要学会鉴别专家。
无知的重新定义,有效的关联避免信息孤岛,又需把握关联的度避免赌徒缪论。知道引发的新无知,无知才会知道
大杂烩,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无知有知的界限有时是模糊
矿水水瓶引发的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