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封面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美] 赵鼎新

出版时间

2020-08-01

ISBN

9787559642257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何在?奠定于何时?

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中国历史研究,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试图回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拣选的虽是春秋战国的历史,注目的却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性格和社会结构,并由此推断儒法国家产生的渊源与性质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作者以形塑中国历史模型的关键时期——东周至西汉前叶为研究对象,分析此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爆发的战争如何驱动国家集权化进程,此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郡县制、科层制、强国家等特征,皆起源于这个关键时期。

在东周的尽头,一个儒法帝国冉冉升起,至今仍然笼罩着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

1、大历史观的回归

中国为何是所谓的儒法国家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

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史中,为何基本历史模式始终稳固不变?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

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从起源出剖析中国帝制的政治基因。

2、开辟中国历史转型的动力机制

为何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

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究竟如何形成?

以社会学家的视角切入历史,将战争作为推动中国历史转型的基本动力。

3、建立透视东周历史的新框架

打破传统的春秋—战国二分法,首次提出将东周政治进程分解为三段:霸主期,转型期,全民战争期。

霸主时期(前770—前546年)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全民战争期(前419—前211年)

目录
作者序 ............ i
第一章 引论 ............ 001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 007
第三章 相关研究回顾 ............ 013
第四章 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 0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论点的出发点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和发展中民族国家出现之前,传统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鲜能超出一个较小的范围。并且,所有的传统政府一旦稳固下来便表现出守成的特征。在这些传统型社会中,战争可能是推动国家追求效率的唯一重要的动力,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经受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战败。为了赢得战争,一个国家不得不采取如下措施,但绝不限于这些措施:扩充军队;改良武器和军事后勤能力;增加社会财富和提高税收能力。上述措施及其附带后果都为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中迅速的累积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另外,对于战争行军距离的测算和对比较历史学的分析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旧版看过。补标新版。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去年听赵鼎新讲座就是在平安夜,当时兴奋了一晚上,终于坚定了,发誓不论如何我一定要转专业… 一年过去了,屡次觉得我不再会为这本书惊叹了,确实视野开阔了不少,但自己写了半天论文最终还是证明,赵就是写得很清晰,总体而言论证有力,仍是我做不到的
读时而有战栗之感的书,今年独此一本。
与西方拥有神权和资产阶级不同,中国春秋战国之际,无数次战争中开始形成了效率导向型和工具理性化的政治文化,就是两千年不变的“儒法国家”超稳定结构。西周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走向崩溃,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霸主、转型和全民战争期。霸主阶段也是宗法政治崩溃的开始,晋楚百年争霸,大国趋利而弃礼,夹杂期间的郑国等开始采取实用主义,成为法家的温床。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终于造成贵族坐大。三家分晋后,变法成为大势所趋,以官僚主义科层制和战争驱动型改革兴起,从魏国到秦国,法家引领变法席卷天下。秦国因为最晚改革,弯路走得少,加上国内贵族阻碍不强,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秦朝攫取了巨大的权力,也因此而崩溃。汉武帝时与儒家联盟,终于确定了以儒家学说为合法性基础,法家为御民之术、中央集泉科层制国家。
干脆利落的行文,像是看了一篇学位论文……思路和蒂利蛮像的
早起到现在读完了,根本不想停下来。概念、结构和很多具体问题的论证方法都很精妙,真是本好书。
1.为我中学课本粗陋的历史观润色 2.作为竞争最高形态的战争的驱动作用 3.溯源先秦的历史动因
结构,机制,行动。核心观点是在中国特殊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结构性条件下,东周时期频繁的、非毁灭性的地缘战争促进了工具理性文化和效率导向发展,又深刻作用于结构性社会变迁之中,最终在汉武帝手中形塑为儒法帝国。理论功底深厚,剖析驳斥有力,叙事写作老到,遗憾的是最后两章史料分析失之粗糙,期待后续完整论述。
精彩。 2000年的儒法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