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本书是余秋雨首部学术著作,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着开垦知识荒原,开拓国人眼界的重要意义。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赞誉,至今仍是中国读者迅速了解外国戏剧理论,系统研读世界戏剧史的必读佳作。
全书秉持作者的一贯风格,用散文笔法梳理世界各地历代戏剧理论及名剧作家的观点,笔力遒劲,高屋建瓴,宏大的视野之下浸润着细致入微的个人体验。余秋雨用作家对文字的敏感和一流的表达能力,冲淡了学术的严肃与遥远。书中很多戏剧学理论完全可以当作编剧、小说的创作理论使用,其启发性与实用性甚至比绝大部分千篇一律的剧作书要强。
在学术自由、资料充分的今天,一直没有出现一部新的同类著作能替代它的地位。因此,这本书也在告诉今天的青年:比较像样的学术成果,与条件无关,与经费无关,与背景无关。学术,是对身边潮流的一种勇敢抽离,一种逆反回答。学术的等级,只看抽离的力度、回答的品位。一个人,如果能够尽早获得全人类最高星座的审美默契,然后返视自己立足的土地,投入全新的创造,那就是真正的生命尊严。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现为慈溪)人。在家乡度过童年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撰写过大量艺术史论和文化史论著作,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20年前辞职后开始全面考察中华文明,然后又亲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恒河文明遗址,以及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由于考察过程中要贴地穿越当今世界恐怖的地区,又被电视追踪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极大关注。在考察过程中写出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寻觅中华》、《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书籍,开创“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获得两岸三地诸多文学大奖,并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列。
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演讲“中华大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对比史”。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余秋雨先生近三年新任: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奠基教授,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