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生活中常见的器物,却记录了人类历史和文明
《瓷器里的文明碎片》
研读瓷器发展史上的节点,体验中国瓷器的独特魅力
触摸闪烁迷人光彩的古瓷,欣赏瓷器征服世界的美学
领略中国瓷器的前世今生,了解祖先一路走来的足迹
本书通过讲述瓷器发展历史上多个重要节点,勾勒整个中国瓷器发展历程。从青白瓷到青花瓷,从钧窑到珐琅彩,从宋瓷到清三代,是瓷器的故事,也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工艺。
用文明的碎片,勾勒出中国瓷业的兴衰起落、传承断裂。
用此书,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悠久的中华文明。
内容简介
瓷器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材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不但没有被新技术新材料取代,反而穿越时间的长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引领全世界时尚风潮长达数百年,曾是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本书通过讲述18种瓷器的历史,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章用一种瓷器引出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和工艺技术,很好地整合了碎片化的知识。作者还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中国瓷业的兴衰起落、传承断裂。并深刻分析了发展陶瓷工艺和贸易的社会动力和阻力。
后记
《捡来的瓷器史》完稿后,我跟编辑、当时浦睿文化的副总编蔡蕾商量做几期音频节目。一来可以配合新书做些宣传,二来其实数年前我就尝试过做音频,只是一个人摸索,困难重重。没想到蔡蕾说她一直都有这个想法,一拍即合。
当时的思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纯干货,比如十节课带你了解陶瓷史;另一种是选取其中一些有趣的细节,展开来讲。第一个方案觉得适合《得到》,于是编辑开始和他们勾通,但并不顺利,最后没有达成。巧的是,《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却正好要做一期节目来解读这本《捡来的瓷器史》,解读人刘玄当时在豆瓣上给我发了邮件,而我一直没有注意到。直到节目上线,我才无意中听到,那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另一个方向倒是异常顺利。蔡蕾说约了一位叫王晨曦的老朋友,以前也在传统出版行业,现在创业,做了一家叫牧神文化的公司。
那天我们在五角场的一家咖啡馆碰面,坐下来后我就把想法一股脑倒出。关于两种思路,晨曦的一句话瞬间决定了方向:她说这本书本来就写得挺有趣,如果做音频节目,肯定是要比书更有趣才行。如果做出来的节目还不如书有趣,要被人吐槽的。另外,她自己也被这个选题吸引。
不过此后的进程大大出乎意料。
我原本只是想配合新书简单做几期内容,一来配合宣传,二来自己也可以好好学习如何制作音频节目。
但晨曦不断加码。最后把系列节目定在了二十集。更要命的是,虽然是从书中选出一些有趣的点,但音频内容完全抛开了书的框架和文字,全部另起炉灶。
我当时兴致满满,一心想尝试,完全没有顾及到整体的工作量。
第一篇文稿不知道改了几回,因为音频文稿的要求有别于书稿:比如开头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中途如何避免听众疲劳,一些概念需要更通俗的口语化解释,整体的时长要有严格控制等等。这些都是在纯文字的写作中不需要特别考虑的。
录制音频更非轻而易举。我虽然并不缺乏演讲经验,只是面对一群人讲和一个人近于自言自语完全是两回事,更不必说种种技术性的障碍。
总之,录制第一期节目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只不过兴奋掩盖了苦劳。但随后就发现,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心里打起退堂鼓,又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好在几期音频录制下来,感觉对整个流程越来越熟练,文字和录音进度都大大加快。纵然如此,仍然是个不小的工程。等到最后二十期节目全部完成,我不免感叹:
这是又写了一本书啊。
节目发行后,蜻蜓FM、懒人听书等平台方面的反馈都挺不错,特别是三联中读还将其中的八集打包做成了小课在它们的平台上发布,成为三联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后来还专门制作了英文版。
再后来,知乎似乎有兴趣将文稿成书出版发行。这倒是提醒了晨曦,为什么不做呢?
于是,我的感叹成了真。
我是又写了一本书啊。
精彩书评:
涂睿明的作品文笔雅致,叙事洁净,论断有力,是近年所见的文博佳作。涂睿明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的双眼常流露出一种别致的痛苦,这种痛苦只有艺术家或者恋爱中的人才会有,如果我们放宽心灵去感受这种痛苦,就能听到古老瓷器的碎片与当代不合时宜的思想,会同他的人生经历,一起山鸣谷应、叮当作响。
——宋石男(史学家,著名作家,代表作《伟大的旁观者:李普曼传》)
涂睿明:长物居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长年工作和生活在景德镇市所辖的浮梁县,致力于复兴景德镇瓷艺,传承传播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希望通过身体力行,带领广大读者去了解瓷器的历史文化,它的成长,它的故事。通过它,去了解我们的祖先。出版著作《制瓷笔记》《捡来的瓷器史》《纹饰之美》《古瓷之光》。其中,《捡来的瓷器史》入选2018年新浪好书榜年度50本好书、2018年凤凰网年度50本好书、深圳读书月2018“年度十大好书”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