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童年美术馆的封面

童年美术馆

李杰

出版时间

2021-10-31

ISBN

9787559654861

评分

★★★★★

标签

教育

书籍介绍

儿童艺术展的入口高度应以多少为宜?一米!

学校的美术馆应该建在哪儿?厕所呀!

在美术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因为在一个国家上建立另一个国家,违法呀!

……

这些异想天开却又无比合理的精彩想法,来自我们身边的孩子们。作者李杰是一名美术馆策展 人,他策划了iSTART儿童艺术节,从小小的“i”(我)出发,为孩子还有大人们,建立了一座想象与行动兼备的童年美术馆。

这座美术馆不仅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创造力,也鼓励他们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它可能是国内绝无仅有的,打破了传统“不吵不闹不动手”的观展形式,将更多的儿童视角融入展览,让儿童成为其中绝对的主角,并试图提供更多呵护儿童精神和心理可能的一个理想之地。

在这个美术馆里,孩子们可以不被打扰地工作,进行不被限制的表达,和艺术家完成一次次平等的合作。在这里,儿童不再是高度注视之中的“他者”,不再是无言的大多数,而是自我的代言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不被定义和限制的信任中,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我们看到了卸下父母和社会的期待和面具的伪装后,孩子们自发的疗愈和成长。

嘎嘎宇宙共和国、先知纪元、Little Bang、无墙有壁学校……在这里,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着充沛创造力的项目,呈现出丝毫不亚于成人的、富有洞见的新思考。这是一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行动表达,也是一个让童年焕发出自己独特价值的理想新未来。

-------------------------------------------------------------------------------

名家推荐(节选)

数以千场不同形态的儿童公教活动,数万人次及家庭的美育辐射度,长达数年的美育实践与拓展,A4美术馆在社会美育领域树立了行业标杆,也做出了区域特色。……这不仅是对一个阶段A4美术馆公教工作厚重的文献梳理,一份致力于社会美育建设的学术呈现,更为今天美术馆公教与少儿美育事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样本。

——庞茂琨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

近年,美术教育展览不少,也不乏与之规模相当者,但能够达到iSTART儿童艺术节同级别学术性、实验性,并具有连贯主题,数年持之以恒的并不多,在中国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

——胡俊 杭师大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与艺游学研究院院长、国际艺术教育学会(InSEA)亚洲理事会主席

创建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责任所在,也是让我们自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动力和理由。

——王人平 儿童教育学者

德旋周普,五化均衡,在“双减”时代,儿童教育中应该增添的要素,尽在此书中。

——常立 作家、儿童文学硕士生导师

李杰老师和他的童年美术馆是一种证明,证明了一个被游戏与艺术充满的童年,恰似一份资金充足的保单,小孩子将自己的时光投入其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会从纯银变成黄金。

——郭初阳 独立教师

李杰拥有独特的儿童视角,他让艺术回归本源,也让教育回归本源。并且,将艺术和教育彼合渗透,水乳交融,帮助孩子们建立了一个自由的艺术天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育和生活,孩子们身上潜藏的能量得以释放。

——蔡朝阳 儿童教育学者,亲子作家

李杰老师的工作为无数平凡、普通的孩子在成长中获得快乐搭建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连接了家长、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乃至公众社会。

——熊文韵 艺术家,著有《小熊老师零基础绘画课》等系列实验教材

这本书是艺术策展人李杰每年与一千名儿童打交道的珍贵经验,是无数孩子的动手动脑与奇思妙想。书里鲜活而丰富的案例,呈现了艺术、教育和儿童本该有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在孩子的引领下投身艺术的机会。

——虫虫 画家,尼诺艺术创始人

总有一天你会卸去所有的责任、意义和理想,到那时,何以充盈你、托举你、逗引你?只有美。只有从童年时代就在心中建造的这座美术馆。

——黄晓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古典文学硕士生导师

目录
序 美术馆中的儿童,儿童的美术馆
第一章 儿童的声音
嘘,他们有话要说
儿童的真问题
无言的大多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书籍设计很有意思,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加工获得一本独属于自己的书。这设计的想法和馆长的思路相得益彰,都给予了对象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信任,这种自然发展态度和现在一些精英导向式的儿童美育不同(后者往往在创造性和自我表达的方面有所欠缺,是家长式的造梦机械),能挖掘出我们容易忽略的视角。 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书。 ps.在上海abC书展遇到了设计师,是一个相当可爱和真挚的人
第一次看到孩子创设美术馆的书,和外国的培养孩子创造很想,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对于儿童,成人总会陷入两种误区:或认为孩子是成人的附属,于是儿童表达自我的权利被限制;或认为孩子是不同于成人的他者,于是彼此的有效沟通被阻隔。但在策展人李杰的童年美术馆里,孩子们是独立的创作者、探索者、既有规则的破局者,他们对世界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这是一座理想的美术馆,也是真正的儿童友好空间。毕竟艺术与儿童,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多元、开放、没有标准答案。
站着翻完
阅读过程中,做了很多笔记和标注。于公于私,都有很好的启发与帮助。如无意外,是2021年自己阅读中的十佳之一。
touched impressed 读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惑:难道儿童是为了融入社会吗? 不!当然不是!他们拥有他们自己的力量,只是世界是成人设定的,他们将儿童视为“弱者”视为“待利用物”但我相信这个带有偏见和傲慢的世界会改变的,被儿童
设计出彩;项目的介绍没啥意思(读到后面就弃了),虽然各种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但还没有能打动我。但一些切实的调研觉得很好。例如有人想当然的想去乡村慰问,问他什么时候去,他说平时忙打算周末去,然后告诉他——山里的孩子一周也要上五天课,周六日也想休息。这本书很有出版的意义,这种事业需要更多人看到。
成年人大部分都是以俯视的视角去观看儿童,在中国的大家长式的家庭氛围中,每个儿童大概都听说过“大人说话,小朋友插什么嘴”这句话和反感过必须要去叫长辈的名字以示自己教子有方等等。而社会大部分是为了讨好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沟通无门导致儿童的声音销声匿迹。这本书是带着我们去听见儿童的声音,去发现儿童稚嫩的声音中那些珍贵的碎片。在于儿童对话的过程中也是改变自己固化思维的方式。和儿童对话的第一步就已经难到很多人了,蹲下来,仔细聆听。作者是一位艺术工作者,将看似无用的艺术去撒播在儿童面前,坚持纯粹的艺术面向公众和儿童,而不是只属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身体力行而总结的一本书。非常棒
不是要造就怎样的孩子,而是完善彼此。
封面设计太喜欢了。空白的,给了一些颜色图形贴纸,看书的人随便设计封面。我觉得我自己设计的最好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