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境遇电影的封面

境遇电影

王竞

出版时间

2022-01-31

ISBN

9787559658173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继《故事片创作六讲》《纪录片创作六讲》后,《万箭穿心》《大明劫》导演王竞面向未来之作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影像谱系研究”成果

新冠疫情下面对短视频、游戏对观众的分流,重新审视电影本体价值,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身体·时间·空间·影像,四维度拆解电影语言,打造全新认知模型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清华大学信息工程技术学院

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的科研成果

...................

📖 编辑推荐

♦《好莱坞往事》为何要用20分钟讲述“什么都没发生”?

♦《1917》把一部短片的故事生生拉长了?

♦《银翼杀手2049》的光影和空间超越人物成为“主角”?

在传统剧情片中,影像是故事的载体,是为叙事服务的;在境遇电影中,影像呈现身体在空间中的历程,是由于观看而被照亮、被激活的时光。

当电影的大部分戏剧功能被网剧“接替”的时候,其向境遇电影的转向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本书将带你穿过故事表层,从“内行”角度领悟电影。

◎ 四维度建构电影认知新模型,重新审视电影本体价值

身体:破除“人物-情节”神话,走出“身心二元论”,将身体和思想统一起来。

空间:空间不只是叙事发展的舞台,空间经历即可以成为叙事本身。

时间:消解时间的当下性,让观众获得超越此时此刻的体验。

影像:跳脱把影像分解为构图、色彩、光线、运动的机械思维,赋予影像生命力。

◎ 网罗最新国际杰作,揭开当代大师创作奥秘

《寄生虫》《小丑》《好莱坞往事》《敦刻尔克》《罗马》《银翼杀手2049》……

详细分析近年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口碑佳作,拆解昆汀、诺兰、奉俊昊、阿方索·卡隆、丹尼斯·维伦纽瓦等导演的创作方法。

传统的故事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这些影片带给我们的丰富体验,那么它们的魅力究竟来自何处?

◎ 在宽广的前沿思想领域漫步,各学科理论纷繁交错

在论及沉浸感时,讨论了VR、3D、游戏等技术对感官的塑造。在探讨身体时,援引了共情理论、尼采生命哲学、具身认知等。对空间与时间的讨论,则涉及建筑学中的正负空间、相对论时间观、游戏设计领域的心流理论、积极心理学中的PEM模型,等等。

◎ 以创作者视角建构理论,帮助读者拓展创作思路

正如“诗电影”“作者电影”一样,“境遇电影”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主张、一种扬弃,是对一种创作取向的倡导。

作者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涉足故事片、纪录片、广告等多个领域,论述时紧密结合一线制作实践,旨在在创作观念和方法上对创作者产生帮助。

◎ 图文并茂,全彩印刷,既可作为创作参考,也是掌握看电影“门道”的观片指南

* * *

★ 身 体

《地心引力》:相比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关心跌宕起伏的身体

《银翼杀手2049》:仅有全息影像是不够的,完整的欲望从来离不开身体

《鲸鱼马戏团》:瘦骨嶙峋的身体说出了生命面临毁灭的真相

★ 空 间

《好莱坞往事》:通过“限制与引导”丰富空间感受,在“什么都没发生”的情况下创造极致空间体验

《寄生虫》:从山上到半地下室再到地下室,垂直空间结构隐喻社会阶级差异

《小丑》:无处不在的涂鸦、陡峭的台阶、灯光闪烁不定的地铁、肮脏卫生间……空间成为角色,与人物共同起舞,多种视觉元素的搭配产生了强烈冲击力

★ 时 间

《绿皮书》:快感是点状的,转瞬即逝,包含了危机从设立到解决的完整闭环

《敦刻尔克》:日常的小城环境从可控到失控反复转换,既不超出理解范围,又保持莫名危机,观众的专注力得以维持

《蚀》:女主角遭遇广场上的旗杆,情节链条中断,时间凝滞,“神圣性”显露

★ 影 像

《罗马》:一架飞机的倒影将小院与生生不息的宇宙相连,突破此时此地,使影像的空间无限拓展

《降临》:空间主导的影像风格,人物有时几乎不可见,有时又快被强光吞噬;人物只是空间的一部分,甚至不比空气突出

《南方车站的聚会》:光线定义着空间,用摩托车车灯呈现四面楚歌绝境,连空气都不再是安全的

📖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一些难以用常规叙事理论解释的电影频繁出现在商业片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尝试弱化故事,将创作重点转向对人物境遇的刻画。本书提出“境遇电影”概念,既是对这一系列变化的总结,也是试着搭建一套全新的电影认知模型。“境遇电影”关注主体与情境的相遇,相比人物和情节,更强调观众的沉浸和身体经验。作者从身体、空间、时间、影像四个角度出发,进行系统阐释,分析其应用案例,并探讨其适用可能性,旨在为理解、创作电影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著者

王竞,生于江苏。199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长城学者。长期从事纪录片、故事片教学,著有《纪录片创作六讲》《故事片创作六讲》。作为电影导演拍摄过《一年到头》《万箭穿心》《大明劫》等故事片;担任2021年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主题影片总导演、《永恒之火——2008北京奥运官方纪录片》创作总监等。

桂皓璇,1995年生于江西。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研究领域为电影影像、艺术与视知觉、电影史。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模 型
“古典风格”
火车、游乐园与早期电影
被“沉浸”重塑的感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如果没有后记,可能只会给三星。大部分内容平日都听过读过,这书更多是贴了个“境遇电影”的概念便显得“新”了,对我的启发不算太大。此外,正如作者自己都指出“境遇电影=空间x身体”,但在分析这一重“感知”的美学样式时,作者的哲学理论支撑却明显薄弱(也与其搞影像创作的出身有直接关联),反而总是借用生物学、科技研究成果等“理性”成果来佐证,我能理解这一分析路径,但不信服。
荒野猎人、1917、降临、神枪手之死、南方车站…王竞老师终于为我的直觉、审美和观影经验沉淀下的偏好给出了创作者的解答,顿感这两年的学习和创作(实践)带给我的提升。依旧受益匪浅,依旧第一遍粗看、第二遍拉记,依旧为当年懊悔痛苦。
3.5,值得一看,对一些电影提供了一种欣赏的角度,对空间的利用是有启发性的。
需要新角度
本来看书名不知道啥意思,但看过之后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三星半,新的理解模型、短小精悍
畅快
简而言之是如何用身体、时间、空间、影像营造沉浸感?东拉西扯的部分不少
过于太多的篇幅阐述其提出的“境遇”电影概念,简单说来就是从身体叙事➕身份图景在影像空间的构建中银幕外观众的补偿性心理角度出发。总感觉依旧是电影符号学那一套东西嚼来嚼去,等俺再努力学习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再说观点。
虽然简单但是写得很清楚,喜欢写消极空间和心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