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的封面

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

[日] 上野千鹤子

出版时间

2022-07-31

ISBN

9787559662118

评分

★★★★★
书籍介绍

即便一个人,在温暖而熟悉的家中,也能幸福生活到最后。

打破常规思维,重新审视人生晚年,正面思考生活方式、告别方式和生命本身。

上野千鹤子女士与小笠原文雄医生,关于“在家中告别世界”的深刻问答。

◎ 编辑推荐

子女在异地,单身一族,爱人先行而去……

人到晚年,很可能面临不得不一个人生活的处境。

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衰老、生病和死亡的自然规律。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应该选择在哪里度过?医院?养老院?疗养所?

经过多年的采访,上野千鹤子女士愈发坚信:

“无论家人在或不在身边,都想要待在家里”是老人的夙愿。

在住惯了的家中,听着周边熟悉的声音,面向活着的当下,坦然地过好每一天。

衰老、疾病、人际关系、思想准备……

67个问题,39位真实人物案例,

覆盖30岁至100岁多个年龄段。

面向大众,两位专家开始了一场关于一个人晚年的生动课堂。

☆ 上野千鹤子,日本著名学者,在国内拥有高人气,豆瓣2021年度最受关注作者。继女性问题后,上野女士开始潜心研究老龄化问题。《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为上野女士推出的关于老龄化及晚年问题的著作。

☆ 小笠原文雄,日本居家临终关怀协会会长,在日本居家临终关怀诊疗照护这一专业领域,拥有40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其癌症患者居家护理率高达95%。其著作在日本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

☆ 《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触及当下全民、全社会关注的核心话题:老龄化困境、人的晚年难题。两位专家一问一答,语言通俗易懂,结合几十位真实人物案例,详解人们在晚年会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并给出应对的方法建议。

☆ 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即将或正在面临晚年困境的读者,不管是社会机构,还是相关政府机关从业人员,阅读《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可以让读者重新审视人生晚年,打破常规思维,获得有价值的建议,得到深刻的启迪。

◎ 内容简介

日本知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经过多年的采访,愈发坚信:“无论家人在或不在身边,都想要待在家里”是老人的夙愿。

为了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望,上野女士与拥有40多年照护经验的小笠原医生进行对谈,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通过67个问题,结合39位真实人物案例,覆盖30岁至100岁的多个年龄段。两位专家畅谈衰老、疾病、人际关系、思想准备等人在晚年必然面对的种种问题,给出了详实而坦率的建议。

这堂课不仅让我们打破常规思维,重新审视人生晚年的可能性,也让我们正面思考生活方式、告别方式,以及生命本身。

◎ 著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

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尖端综合学术研究科特聘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非营利性组织“女性行动网络”(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著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以及《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继女性问题后上野女士开始潜心研究老龄化及人的晚年问题。

小笠原文雄

1948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县,医学博士,日本居家临终关怀协会会长,岐阜大学医学系临床专业特邀准教授。1973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医学系,之后曾任职于名古屋大学第二内科(循环器官组),1989年创建小笠原内科并担任院长,1999年成为医疗法人圣德会小笠原内科董事长,2012年受托厚生劳动省委托事业——居家医疗合作据点事业诊所,直至现在。2012年成为厚生劳...

(展开全部)

目录
序 言
因癌症去世是最好的人生结局吗?
可以PPK吗?
衰老死亡是幸福的吗?
患认知症能在家生活到什么时候?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预演我的晚年 不再恐慌
本书的居家临终方式,离不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家庭医生及护士、护工和需照看者的家人,多边关系的支持与协调。国内这方面的服务和保障制度仍在起步阶段,就自己而言,不免对几十年后可能出现需要他人照看的生活有一些担忧。
早看早好。
正如无法选择出生方式一样 我们也无法选择死亡方式 那就在生与死之间好好过活
第一次看到了养老的新路线,原来日本的养老和去世还可以这样,原来无论家人在不在身边都希望能在家死去。原来医院的抢救还会过度治疗造成更大的痛苦。这样的在家疗养我也很喜欢,谁都希望死亡少能少痛苦一些。
值得信赖的朋友与最低限度的金钱,还有生前与亲人签署死亡意愿协议书可以让独居安乐死成为可能,而比起以上这些更很重要的是你死前一个人是如何活着的,有些人活着只是为了等死…… (国内的养老护理政策有待完善……)
啊…我还以为是独自生活指南,但更像是对于一种医学实践的介绍。整本书大概翻来覆去说的就是“无论什么情况,独自在家走向死亡都是一种可能哦”。最大收获就是了解了这也算是一种选择吧。
特别的失望,理念很好,案例也有。但是重复啰嗦。案例只是简单的列举,没有深入的挖掘。主张住院治疗和居家医生。护理,照顾的家人,独居,朋友,医疗险,护理保险,各个角度挖掘的都不是特别深入。社会文化底层理念,个人得差异也分析的很浅。是一本理念大于内容的书。
我们需要的是与超越人类智慧的自然共存,不剥夺各自的「应该结束之时」的医之礼法。
不直面死亡,如何思考生活?看完首先对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和相对健全的“居家临终关怀姑息治疗医疗机构”感到由衷的羡慕。同时被上野老师由己出发对社会促进的热情和小笠原文雄医生愿意去思考“人生与死亡”,由衷站在“患者”本身的立场思考其切身利益和意愿的使命感感动。而立之年,父母已到花甲,不得不思考父母临终之时,如何做好子女责任,让父母减少痛苦。虽然没有相同的制度和医疗条件,但这种社科类书籍,只要读了其实还是会有些许收获的。如果能平安老去,希望在我行将就木之时,咱们国家的临终关怀制度和相关的医疗服务能够得以发展,让“老人看护、临终关怀”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社会课题,让我这种向往独自生活的人能在家中安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