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说史记的封面

说史记

杨早

出版时间

2023-04-30

ISBN

9787559667021

评分

★★★★★
书籍介绍

名妓小凤仙如何在重围下掩护“护国军神”蔡锷离京?

商务印书馆曾拖欠翻译家林琴南巨额稿费

末代小皇帝溥仪怎样跟蒙古代表聊天?

……

👀 编辑推荐 👀

📕 “杨早讲史”系列第二弹 📕

📔 一部流动鲜活的晚清民国社会生活史 📔

本书分为“花国韵事”“商界纵横”“人间指南”“名流逸闻”四辑:

“花国韵事”关注动荡波折的近代历史中名妓的命运;

“商界纵横”将目光投向新旧混杂、华洋并存的经济领域;

“人间指南”侧重政治历史进程下的普通人的日常;

“名流逸闻”则记述政界要人与社会名流的八卦逸闻。

作者从细微处出发,抽丝剥茧,透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微小切面,勾勒出一幅流动鲜活的晚清民国社会生活图景。

📜 用小说法,而以记史 📜

作者尝试跨越小说和历史的分野,在想象中化身穿越者,以历史当事人的视角重述故事,追寻混沌难言的历史现场感与鲜活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更贴近历史。作者选择的叙事者,都是历史中的小人物,在碎片和细节中还原近代社会风貌。通过作者的想象与重述,历史和传奇再一次活泼灵动起来。

📔 方脊小精装,轻松便携 📔

本书为125*185小开本,单手可握,适合随身携带随手翻。内封选用了画家西门媚的作品《小阳春》,三五好友围坐谈天,正应合本书核心字眼“说”,历史之鲜活往往隐现于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语;护封采用透明PVC特种纸,轻盈柔韧,极具设计巧思。

👀 内容简介 👀

作者在想象中亲临晚清民初社会现场,化身历史当事人,门房、丫鬟、学徒、记者、红十字会副会长……使用小小说或小说片断的方式,将一连串的历史想象力注入故纸堆,重述近代故事,名妓列传、商界传奇、名流逸闻、世间日常,都在细节的簇拥与填补下,重现宏大叙事遮蔽下的真实鲜活的晚清民国社会生活史。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话题》系列主编,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

著有《民国了》《元周记》《小说现代中国》《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早读过了》《拾读汪曾祺》《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等,编有《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沈从文集》《汪曾祺别集》,译有《合肥四姊妹》。

目录
📔 小引:用小说法,而以记史
📔 第一辑 花国韵事
小凤仙外出失恩客
蔡松坡借酒离京师
李巧玲炫富梳妆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杨早讲史”第二弹:作者在想象中亲临晚清民初社会现场,化身历史当事人,使用小小说或小说片断的方式,重现宏大叙事遮蔽下的真实鲜活的晚清民国社会生活史。
历史需不需要想象力?人言人殊。常常需要给别人讲一个道理:史料不是历史,对史料的阐述才是历史。一堆断烂朝报,要连缀拼接成一段看似完整的历史,想象力必然要参与其间。人们常说追寻历史真相,其实得到的只是某种对历史的解释,当然有高下精粗之别,但“真实”只是,用章太炎的话说,“古人之虚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历史与小说,同属叙事,它们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跨越的藩篱。《史记》就是兼二者之美一一这也是纪传体的特色,要写活人物,就不可能不运用文学的手法。即使是编年体,一字之择,片语之炼,写者的倾向自然就在其中,也就引导着读者看向他心中的历史图景。至于要分清叙事者是否伪托,非常容易,如果实有其人,他会有实在的姓名与身份,否则叙事者只是一个功能性的符号,代表着一种视角,亲历者、旁观者、听闻者,混沌难言的历史现场感。
杨早先生以民国小说的笔法勾勒辛亥革命前后北京城鲜活的社会文化史,将林语堂、陶希圣、小凤仙等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和盘托出,展现民国时期北平城里的风云变化,用小说法,而以记史,八卦之心,古已有之,衣不如新,瓜不如旧——阳光之下,没有新瓜。
有几篇甚至读出了白先勇的感觉。
从《野史记》到《说史记》,杨早野心勃勃,一个是以写新闻的方式写历史,一个是以写小说的方式写历史。可是历史的价值感,第一位的未必是故事。读者可以只看文章好坏,但作者心中,不能没有原则。杨早认为自己写的还是历史,只不过“用小说法,而以记史”。但读者怎么想,恐怕和作者关系不大了。 《说史记》诸篇的叙事者大都是伪托的,但不等于书里的细节是编造的,可是也不敢说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严格的推敲。杨早给自己定的原则大抵是:不编情节,对话和场景可以想象,但事件与情节必须有史料记述。《觉醒年代》的编剧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杨早写的历史,跟这部神剧还是不太一样,小事我也拘,但是现场的氛围,确实只能依靠想象。全书分了四辑,前两辑分别是花国和政商,比较板正,像传统章回小说,后二辑是老百姓和名流就有点散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