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光年的封面

光年

[美] 詹姆斯·索特

出版时间

2018-06-01

ISBN

9787559800602

评分

★★★★★
书籍介绍
“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唯有我们最终记住的一切。” ☆20世纪的文学遗珠,美国当代小说大师关于爱、婚姻与自由的经典之作,哈罗德·布鲁姆慧眼选入《西方正典》。 ☆索尔·贝娄、约瑟夫·海勒、菲利普·罗斯、约翰·欧文、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迈克尔·翁达杰……一众名家赞赏。 ☆三十年后迟来盛誉,中文版小说首度引进。小说家、翻译家孔亚雷倾情译介,长文阐释索特魅力。 ☆1975年,《光年》首版,奠定索特“作家中的作家”地位。 ☆2007年,《光年》绝版多年后由“企鹅现代经典文库”重版。 ☆2011年,《巴黎评论》授予索特“哈达达奖”并推出专题文学月,裘帕•拉希莉、杰夫•戴尔等知名作家撰文评述其创作。 ☆2013年,暌违三十年推出新长篇,引起“詹姆斯·索特风潮”,这位“美国当代文学被遗忘的英雄”(《卫报》),始从文学界进入大众视野。 维瑞和芮徳娜夫妇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场无尽的饗宴。丈夫事业有成,妻子优雅聪慧,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还有一只狗和一匹小马。模范家庭,理想人生,却在几无觉察间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无可挽回…… 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被时间磨损的爱和婚姻,也没有谁如此心碎地写出家庭与自我、占有与放弃之间逐步扩散的裂痕。詹姆斯·索特精美绝伦的小说,将人生中那些不可磨灭的时刻酿成烈酒,一饮而尽。在他笔下,碎片具有了永恒的意义,而几个句子便足够最丰富重大的事件隐秘地发生。“一部20世纪的杰作”,《光年》是属于所有世代的理想的哀歌。 詹姆斯·索特(James Salter,1925-2015) 美国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成长于纽约曼哈顿,毕业于西点军校,做过空军军官和战斗机飞行员。1957年出版长篇小说《猎手》,后退役全职从事写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游戏与消遣》(1967)、《光年》(1975)、《独面》(1979)、《这一切》(2013),短篇小说集《暮色》(1988)、《昨夜》(2005),回忆录《燃烧的日子》(1997)等。曾获得福克纳奖(1989)、迈克尔·雷短篇小说奖(2010)、《巴黎评论》哈达达奖(2011)、马拉默德小说奖(2012)等。 孔亚雷 1975年生,小说家、翻译家,著有长篇小说《不失者》,短篇小说集《火山旅馆》等,译有保罗·奥斯特长篇小说《幻影书》,莱昂纳德·科恩诗文集《渴望之书》,杰夫·戴尔《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等。2013年获第四届西湖中国新锐小说奖,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提名奖。他住在莫干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开始觉得有佳句,后来发现这就是全部了……被卫报那句《革命之路》骗了,想寄刀片儿……
我不知道作者的写作风格还是其他原因,这个译本就像是用谷歌翻译的一样,读都读不通……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真的是很有电影的感觉,一片片文字就像一幅幅画。生活像河流一样流淌,结婚出轨离婚都是翻起的小小浪花,最后每个人都在挣扎中看到了自己本来的意志。是自我的觉醒吗?是生活本质的顿悟吗?人,经历了时间,改变了自己,在了解自己满足自己后,获得了永恒的自由。那是死亡,也是失去。自由就是任它而去,拥抱生活
非常一般啊 跟革命之路相提并论是咋回事
不知道是孔亚雷的翻译,还是原作就是如此,文字琐碎而缺乏连贯性,打量的片段积累,造成了一种无意义的空洞,每一段都无聊的让人打瞌睡,这种垃圾玩意,不知道怎么被炒作出来的。
翻译很棒!感觉影视化会很好看
中途有几个人名记混了,分不清谁是谁,想着以后重新读一遍,但读完结尾突然不敢再回头看了。一种真实冷静的悲伤,某些地方让我想到《百年孤独》里的宿命感。离婚之后的早上,芮得娜独自开车离开,途经休息区,叙述得像电影镜头。
故事本身的妙处和联想,远大于那句让我买书的quote:“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的本质即表面。生活的意义就是不需要意义。” 虽然这句话也很准。
风格独特,语言优雅凝炼
翻譯的还算不錯。 “我只怕一件事 就是 平庸生活 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