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梁文道、路内、张悦然等联合推荐
★努力抵抗对抗虚无的世纪,了不起的年轻人们共同呼喊下一个黄金时代
【本书看点】
①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关于城市、青年、未来、创造、美、友谊,探讨时代和历史如何作用于当下的中国年轻人。
②生命的价值正是人自己创造的,一幅明亮的、英雄的、乌托邦式青年群像:在混乱的格局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复杂的环境制定切实的计划,在无聊的噪声中保持向上的热望,最终使 年轻成为一种品质。
③97回归的方阵、申奥成功之夜、上海世博会、郊野音乐节、大众偶像、电子游戏……一次从21世纪初回溯至今的时光之旅,在下沉的世界里,用文学的方式,为此时此地的青年生活建造纪念碑。
【内容简介】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如何在下沉的世界建造自己的纪念碑?
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不可复制地书写八〇后青年一代的心灵与漫游
一场世纪初的漫游,介于即将失去的时代与正要开始的时代之间。从上海,北京到香港,可爱平凡的年轻人在规则的缝隙间呼吸,嬉戏,仿佛青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书中的叙事者穿梭在北京奥运会,郊野音乐节,城市马拉松和低像素电子游戏的场景之中,曾经的大众偶像与地下青年文化交织成时间的舱体。
好比从未被命名的巨型动物出现在眼前的震撼和迷惘,或者站在林间空地时,头顶的银河。在《基本美》中,周嘉宁于千禧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开辟出一片尚未被定义的状态,以一种轻盈,逆流的语言,标记出他人与自我,意义与美学的崭新边界。
【名人推荐】
周嘉宁擅长在徐缓中表现撕扭,在恬淡中展示挣扎。她寻找的小说入口往往很小,却有别人看不见的风景。优雅文静的文字,饱含温度、热量和别样的情致。
——程永新
从现实看,周嘉宁的小说避免了生活的戏剧化,显现出日常的忧劳,交流的艰难和情感的困窘;从虚构看,所有的现实都被收摄为向上的可能,仿佛融入了澄澈的大湖,呈现出一种让人心动的基本美。
——黄德海
她是一个被内在力量驱动的作家,她身上有极其固执的软弱,她的小说很容易与读者擦肩而过,当时惘然,后来想起,觉得是她主动避让。为了不让你记得,或者是她自己可以忘怀。
——路内
终于等到了周嘉宁。在公共话语渐渐退场之后,原来要用这种声音去表述这个世代。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变老就被时代抛弃之前,留下一段写在浮沙上的足迹。
——梁文道
读了周嘉宁的这些小说,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确实有共同的东西:历史的虚无以及对这种虚无的抵抗,不知所以的讽刺和热望,陷于自我和时代的反复纠缠……这是重大写作诞生的时刻。
——杨庆祥
这本书里的小说以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完整地呈现了周嘉宁近年的思考——关于远去的时代和消逝的青春之间曾发生过的强烈共振。她用诗意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沉静、充满反思的“见证者”的声音。
——张悦然
周嘉宁,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作家,英语文学翻译。
出版有长篇小说《密林中》《荒芜城》,短篇小说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