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基本美的封面

基本美

周嘉宁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55980761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梁文道、路内、张悦然等联合推荐

★努力抵抗对抗虚无的世纪,了不起的年轻人们共同呼喊下一个黄金时代

【本书看点】

①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关于城市、青年、未来、创造、美、友谊,探讨时代和历史如何作用于当下的中国年轻人。

②生命的价值正是人自己创造的,一幅明亮的、英雄的、乌托邦式青年群像:在混乱的格局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复杂的环境制定切实的计划,在无聊的噪声中保持向上的热望,最终使 年轻成为一种品质。

③97回归的方阵、申奥成功之夜、上海世博会、郊野音乐节、大众偶像、电子游戏……一次从21世纪初回溯至今的时光之旅,在下沉的世界里,用文学的方式,为此时此地的青年生活建造纪念碑。

【内容简介】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如何在下沉的世界建造自己的纪念碑?

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不可复制地书写八〇后青年一代的心灵与漫游

一场世纪初的漫游,介于即将失去的时代与正要开始的时代之间。从上海,北京到香港,可爱平凡的年轻人在规则的缝隙间呼吸,嬉戏,仿佛青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书中的叙事者穿梭在北京奥运会,郊野音乐节,城市马拉松和低像素电子游戏的场景之中,曾经的大众偶像与地下青年文化交织成时间的舱体。

好比从未被命名的巨型动物出现在眼前的震撼和迷惘,或者站在林间空地时,头顶的银河。在《基本美》中,周嘉宁于千禧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开辟出一片尚未被定义的状态,以一种轻盈,逆流的语言,标记出他人与自我,意义与美学的崭新边界。

【名人推荐】

周嘉宁擅长在徐缓中表现撕扭,在恬淡中展示挣扎。她寻找的小说入口往往很小,却有别人看不见的风景。优雅文静的文字,饱含温度、热量和别样的情致。

——程永新

从现实看,周嘉宁的小说避免了生活的戏剧化,显现出日常的忧劳,交流的艰难和情感的困窘;从虚构看,所有的现实都被收摄为向上的可能,仿佛融入了澄澈的大湖,呈现出一种让人心动的基本美。

——黄德海

她是一个被内在力量驱动的作家,她身上有极其固执的软弱,她的小说很容易与读者擦肩而过,当时惘然,后来想起,觉得是她主动避让。为了不让你记得,或者是她自己可以忘怀。

——路内

终于等到了周嘉宁。在公共话语渐渐退场之后,原来要用这种声音去表述这个世代。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变老就被时代抛弃之前,留下一段写在浮沙上的足迹。

——梁文道

读了周嘉宁的这些小说,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确实有共同的东西:历史的虚无以及对这种虚无的抵抗,不知所以的讽刺和热望,陷于自我和时代的反复纠缠……这是重大写作诞生的时刻。

——杨庆祥

这本书里的小说以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完整地呈现了周嘉宁近年的思考——关于远去的时代和消逝的青春之间曾发生过的强烈共振。她用诗意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沉静、充满反思的“见证者”的声音。

——张悦然

周嘉宁,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作家,英语文学翻译。

出版有长篇小说《密林中》《荒芜城》,短篇小说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等。

目录
了不起的夏天
假开心
你是浪子,别泊岸
盛夏的远足
抒情消亡简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用书中周嘉宁自己的话,几乎能准确说出我的感受,“你像是在用最精确的句子描述最模糊的事物,还有一种非常难得的隔绝情绪。”“唤醒的不是大面积的抒情,而是流动在细微缝隙间的物质。”
前面幾篇偶有重複感,但單獨來看又其實都完成得很有美感。也像是慢慢發力,最終寫出了最後的「基本美」。「基本美」接近於「我的男友」,是那種描摹年輕狀態卻能寫得飽滿的作品。李曾說起青山七惠:“我覺得她是能引誘我寫小說的人”。而我覺得bololo是能引誘我寫小說的人。極偶爾有句子不自然,但語言整體很流暢,簡明而深邃,大概就是由此產生了一種朦朧又明晰的詩意。這些小說中流動著一種好像是情緒狀態的存在,而其實已經被轉換成了“見證”,繼而是“思考”。驚奇同時更佩服她能捕捉到這樣抽象的東西,令人喜歡又尊敬的bololo
每一篇都是熟悉的青春剖面,是喜欢的短篇该有的简洁利落。很多时候我们都害怕急速的结构性更新或过度的社会化,会丢失掉少年时引以为傲的敏感天真,有些记忆模糊不清,bololo却像在琥珀里经营时间,替我们记下,收藏。见证失去的一个一个微小的瞬间,难以启齿的,幽暗的,被烈日烤干的坐标。封面漂浮的十字架,现在看来,就是在成长巨大的摆动里,钉下,确认你的位置,不要忘记是怎么被虚无裹挟而去,又怎样把盾牌放下,和谁一起在山顶吹过风。嘿,只要夏天一再来临,有些事就永不消逝。
这种类型的小说中的悲伤啊沮丧啊还是过于轻佻了,悲伤是很大的一个词。说到底还是长期处于象牙塔的文艺青年,伤感的原因也是受困于自己的眼界,一批被自己耽误了真正成长的人。同样是这样类型的小说,我为什么愿意一直试着去读周嘉宁,是因为有时候她的思考,真的会让我有觉得“落到地上”的地方(比如密林中的后半部门)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局限的让作为读者的我都羞赧。至于其他这样风格的作者,你们白活啦!
阅读的过程如同踩在时空切换键上,看到了过去、当下和未来,一种多棱面的切换,也并不突兀和僵硬,是冷静且徐缓的叙述,反映了生活里的困窘、缝隙、挣扎和踟蹰,也感受到了属于时代的呼吸。可以说不是“基本美”,而是“非常美”。
高中时候痴迷大概也是觉得文风上很亲切吧,像是朋友写的wb小说一样。很难做什么客观评价,在有限的自由里冒险,不够叛逆的青春叛逆文。最喜欢那一句“亲爱的朋友,去世界频道寻找答案”
將短篇《基本美》作為書名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所有短篇只有《基本美》結構完整、敘事流暢、情感豐沛、語言絲滑。可能更重要的是《基本美》的京港背景以及某些不能言說的色調。所有小說的均以切割二十一世紀初世界主義文青生活片段作為目的。在電影、文創、新聞、文學等等產業中撲騰的二十來歲的青年,在那個年代的人生軌跡與時代同頻。如果把前幾篇小說好好改寫,主人公名字不要用單字,情節演進不要那麼碎片化,結局收尾不要那麼莫名其妙,可能青春文學的旗幟還可以揮舞地更昂揚、更自由、更理直氣壯。#學而愛#135
草草翻了几篇,实在是太不对胃口了,轻盈得很用力,以及真就一点基本的美,基本到像看色块
为丧失、下沉提供见证。“与其说是迷惘,不如说是失望。”从高速向前的汽车后视镜那里,我们能望见什么呢?//采访时一定要和她聊聊王菲和MLA
会收藏的小书,收藏失落来临之前的时代。